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为期6天的2025年广西农业经理人提升研修班在云南红河学院收官。81名来自广西各地的农业经理人带着跨境物流、特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的“金点子”与实操经验结业,将为八桂大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次研修班由自广西壮族治区农业农村厅支持、南宁师范大学承办。云南红河学院与南宁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统筹,聚焦农业经理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提质增效”的核心需求,精心打磨课程体系,既兼顾理论深度,又贴合生产实际,让培训真正接“地气”。
课堂上,行业专家精准破解经营“堵点”。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勇围绕中老国际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结合跨境果蔬市场特点,详解物流与农业产业融合路径;云南红河州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勇成分享多年田间实践经验,通过特色作物技术转化案例,传授实用落地方法。学员们踊跃提问、记录拍摄,课堂变身热闹的“农业发展诸葛亮会”。
实地研学中,标杆基地成为“活教材”。在蒙自蓝莓全链条基地,智能化育苗温室与冻干加工设备让学员们深受启发,纷纷规划合作社农产品深加工路线;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无土栽培技术与产品溯源二维码,让大家看到标准化生产的价值;河口跨境农业合作园区的“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打开了东南亚市场新视野。水稻三产融合基地与非遗紫陶产业园,则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了鲜活范例。
研修期间,学员们抱团互鉴、热情高涨。白天学理论、跑基地,晚上聚首交流思路、分享困惑,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经”,不少学员还与同行、技术人员建立长期联系。“出来一看才知道,农业还能这么干!”学员们的感慨道出了共同心声,其务实钻研的态度也获授课专家点赞。
作为南宁师范大学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此次研修班搭建了校地协同育人桥梁。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整合优质资源,把先进技术与经营理念送到农业一线,培育更多懂技术、会经营、善创新的“新农人”领头雁,让八桂田野结出更多高质量发展的“丰收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崔冰怡 雷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