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顾客扫码付完商品的钱,商铺老板转身就留心起周边的“烟火气”,电动车停没停在线上、车钥匙拔没拔、未成年人又扎堆了、旁边摆摊的又和老人家吵起来了......“临桂区主理人”与商铺“老板”双重身份在视觉与行动中交融,一个“交易行为”的后续顿时多了几分正义感。


最近,“有问题,群里@临桂公安”的做法悄然传开。临桂区4个警务站按辖区建立“警务站微信群”,在这个群里,居民们有任何问题,只需在群里“@民警”说一声,就能得到快速回应。7×24小时在线的警务站值守响应机制,让每一次报警、求助、咨询、举报的“@”都落地有声,群众诉求在群内一键直达,民警秒级回应、站内指挥室精准派单、城区9分钟内到达现场闭环处置,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街头巷尾的每个角落。同时,警务站也会根据时令主动@你:1月“@你”春节交通、用火、防盗、反诈“大礼包”,4月“@你”春耕护农注意事项,5月“@你”暴雨季涨水通行温馨提醒,6、7月“@你”中高考“护考”指南,8、9月“@你”暑期防溺水宣传,10月“@你”出游注意清单,11、12月“@你”冬季防火、防一氧化碳安全提示……精准送达的“平安提示”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安全意识,也让“平安意识”真正走进了日常生活。


从丢失的鸡被追回、被拿的盆栽被送回、迷路的老人和孩子早回家,到邻里纠纷、突发疾病的紧急求助被及时回应,“临桂区主理人”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解锁”临桂公安随身的“口袋”警察。“警务站微信群原本只是为沿街商铺建的,方便警务站管理辖区主体业态,如今逐步向综合商业体万达、吾悦扩展,共建群40个,按照‘一铺一人’进群人数已达7000余人,争取临桂全区‘不漏一铺’,同时,我们并没有因为进群的人数多了、范围扩大了,就怠慢群内开展的求助、咨询、报警、举报等工作,相反为了第一时间看到群众的‘@’,第一时间回应群众的需求,第一时间处置群众的困难,设置专岗履行‘群管家’职责,做好临桂公安‘@’即应工作。”特巡警大队负责人介绍。


“没有那么快”!曾是群众求助、报警、举报、咨询等体验中的普遍情绪。随着临桂区面积拓展至22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80万,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诉求解决压力日益凸显,警务响应“慢”与群众期待“快”成为重要矛盾。以金水路警务站为例,3民警带30个辅警,日均接警20起,“高效处警”成了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而金水路警务站管辖面积约10平方公里,覆盖老城区7个常住人口达3.3万的社区、2个重要党政机关驻地、8所大中小学校、3所大型医院以及2个核心商贸中心。尤其是要联动榕山警务站协同负责“仙湖路网红宵夜街”、桂康大型开放式无物业小区等治安重点区域的管控,并具体承担自治区公安厅“135分钟快速反应机制”中金山广场1分钟快反点的值守与应急处置任务,要想高效与满意并重,靠传统被动响应模式难以为继,满足群众“快”的需求是当务之急,但在警力无法大幅增加的现实下,警务站如何“破局”?

临桂分局各警务站配置视频综合平台,接入“天网”系统与5G执法记录仪实现警情可视化调度与实时音视频回传,定制科技赋能一线“标准套餐”,但警力与民力连接存在“空档期”。故而推出将警务站微信群作为“第二接警台”,通过“线上响应+线下处置”深度融合,减少被动接转警中间环节,减少由咨询、求助转化的升级警情,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警民互动扁平化、响应处置前置化,助力提升主动警务、预防警务效能。人民路警务站试点“群内吹哨、警力报到”模式,24小时轮值“群管家”实时捕捉群众诉求,指挥室同步派单至路面最近巡逻单元,做到“看得见的马上管、摸得着的立刻办”。群内的一位商户感慨:“以前报警要等,现在感觉警察就在身边。”

如今,“临桂公安在线”已不仅是警务延伸的工具,更成为警民共治的桥梁。从“你呼我应”到“未呼先应”,民警在群内主动发布预警信息、梳理高频诉求、预判风险点,群众随手拍下街面问题、举报线索情况回传,都是良性循环。通过数据牵引、精准布警,时代枫林警务站实现重点区域打架斗殴、矛盾纠纷等各类案事件同比下降超50%。周边群众住户感慨:“看得见的安全感,就在每一次‘@’之后。”每一条被点亮的消息,都是警民对话的微光,映照出城市治理的细腻纹理。

在时间的流转中,服务的节律与民生的需求同频共振,让安全感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点滴回应。技术赋能下的主动关怀,使警务工作从被动响应走向前瞻守护,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丨临桂警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