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漓江水蜿蜒流过桂林市灵川县大圩古镇,青石板路承载着千年烟火,500年树龄的古樟树下,“人民公安”的标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里的大圩派出所,虽仅有5名民警、13名辅警和16名驻村辅警,却以“旅游创新警务”为笔,以“古镇平安哨”为岗,以“义务巡防队”为桥,在193.78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守护着漓江大圩段、大圩古镇、古东瀑布等景区的生态与平安,让“绿水青山”的底色在阳光下愈发鲜亮。

古镇生态环境的“防护网”
“屏幕上能清晰看到漓江边的垂钓者、巡江执法人员,一旦发现有人电鱼、乱扔垃圾,附近民警3分钟内就能赶到现场。”在大圩镇警务工作站,所长刘思宇指着实时监控大屏介绍。这座2022年建成的警务工作站,是大圩派出所践行旅游创新警务的核心枢纽——它不仅串联起漓江边、古镇里的重点监控点位,更打破了部门壁垒,让“治水共同体”从理念落地为实践。

重要时间段,警用快艇会载着辅警卢志双和同事们驶离码头,浪花在船尾划出弧线,与无人机的航拍画面形成“水陆空”立体巡防网。“以前靠脚底板巡江,一天走不完14公里岸线,现在有了快艇和无人机,效率至少提升3倍。”卢志双是土生土长的大圩人,看着眼前清可见底的江水,总会想起几年前游客遗留垃圾、非法电鱼等破坏生态的场景。如今,科技装备的助力让巡防更精准,2021年至今,派出所联合渔政、漓管委等部门,已查处非法电鱼、排污等案件10余起,漓江大圩段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以上。
而在部门协作方面,“河湖警长制”构建的“属地负责+警长统筹+部门联动”模式,让守护力量拧成一股绳。每月一次的多部门联席会议上,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水利部门代表围坐在一起,梳理游客聚集区的环保隐患、古镇商铺的安全问题。
“上次发现古镇入口处有摊贩向漓江倾倒污水,我们通过工作站的联动机制,当天就联合城管、环保部门完成整改。”刘思宇说,旅游创新警务的核心,就是让“信息中枢”高效运转——群众拨打110反映问题后,警务工作站能第一时间匹配对应部门,让“游客难题”“生态隐患”在最短时间内解决。
青石板路上的“暖心岗”
沿着大圩古镇的青石板路往里走,一座现代化的警务室掩映在砖木结构的老建筑间,墙面的“心愿墙”上,贴满了游客和居民的便签:“孩子在古镇走散,民警10分钟帮找到,太感谢了”“晚上逛古镇很安心,看到民警巡逻就踏实”……这处与古镇风貌融为一体的“平安哨”,就是大圩派出所贴近群众的“前哨站”。
古镇游客多,老人小孩容易走失,商铺偶尔有纠纷,警务室设在这里,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值班民警每天会沿着青石板路巡逻,遇到游客询问路线,会热情的讲解“古镇安全指南”;看到商铺门口堆放杂物,会提醒店主及时清理,避免绊倒行人。前不久,一名来自湖南的游客在古镇丢失了装有身份证和银行卡的背包,民警通过警务室的监控录像及走访,半小时就找到了拾金不昧的商户,帮游客挽回损失。

除了服务游客,“古镇平安哨”更承担着生态保护宣传的职责。每月逢圩日,民警会在警务室门口摆起“环保课堂”,用本地话向村民讲解“禁渔期规定”“污水零排放”等政策。
“以前总觉得‘靠水吃水’天经地义,下网捞鱼是家常便饭。”村民王大爷说,民警和驻村辅警一次次上门走访,用“漓江鱼少了、游客也会少”的实在话,让大家慢慢明白“保护漓江就是保护饭碗”。
如今,古镇周边的村民不仅主动收起渔网,还会提醒游客“别往江里扔垃圾”,青石板路上的“平安哨”,成了连接警民的“连心桥”。
全民共治守护“生态美”
“大家巡逻时注意看岸边有没有未熄灭的炭火,遇到游客搭帐篷要提醒他们远离禁火区。”每天傍晚,曾意萍都会和义务巡防队的队员们在漓江边集合,开始2小时的巡江工作。这支由党员、热心群众组成的队伍,如今已有100余人,而曾意萍加入的初衷,只是“想为家门口的江水做点事”。
2021年,大圩派出所联合镇政府发起“义务巡江队”招募时,曾意萍第一时间报了名。“那时候游客多,江边露营、烧烤的人不少,垃圾随处可见,看着心疼。”起初,巡防队的工作并不顺利,有游客不理解“为什么不能在江边烧烤”,有村民觉得“巡江碍了自己捕鱼”。但曾意萍和队员们没有放弃——他们带着“漓江治理前后对比图”,用“现在水干净了,来玩的游客更多了”的事实,慢慢打动了大家。

如今,义务巡防队已成了大圩镇的“生态卫士”。他们会在周末游客高峰期值守江边,劝导不文明行为;会协助派出所排查排污口,记录水质变化;甚至带动了一批“特殊成员”——过去以捕鱼为生的村民,在禁渔期主动加入巡防队,从“捕鱼人”变成“护渔人”。村民李大哥说,看着鱼儿游回漓江,才明白“守护好这江水,比捕多少鱼都值”。
截至2024年,大圩派出所通过“旅游创新警务+古镇平安哨+义务巡防队”的模式,已带动辖区16个村委、1个居委会形成“全民护江”的氛围。古镇游客满意度连续3年达96%,漓江大圩段的鱼类种群密度较2020年提升19%,青石板路上的脚步声、漓江边的巡防身影、警务室里的笑声,共同勾勒出“警民共治、山水共美”的画卷。

阳光下,古樟树的影子落在“人民公安”的标志上,与漓江水的波光交相辉映。大圩派出所的民警和辅警们仍在忙碌——有的在警务工作站调试监控,有的在古镇巡逻,有的和义务巡防队一起清理江边杂物。他们知道,守护绿水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每一个人都献出一份力,漓江的水会更清,古镇的烟火会更暖,这场“阳光下的守护”,终将让“金山银山”在平安与生态中稳稳扎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