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姜界峰 通讯员 周 坚 谢桑雨
“手势要稳,心要细,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10月13日,在南宁市绿城南方职业培训学校的实训室里,“南方月嫂”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莫永芸正手把手指导学员如何轻柔地抱起模拟婴儿,周围是此起彼伏的练习声和偶尔的笑语。这是“南方月嫂”劳务品牌培训的日常一景,也是广西劳务品牌工作室赋能劳动者的缩影。
从美业实训台到新能源汽车车间,从油茶飘香的教室到老友粉灶台前,连日来记者穿梭于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各大劳务品牌工作室,记录下技能如何改变命运、劳务品牌如何点亮就业的温暖故事。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广西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创业超100万人次,经自治区“八桂家政”劳务品牌技能培训领航单位培训后就业的劳动者,年均增收1.8万元/人,增幅超过30%。随着广西大力推进“技能照亮前程”等行动计划,劳务品牌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就业的新引擎,也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劳务品牌如何助力从业者从“一技之长”转化为“万家灯火”,为八桂大地注入就业活力。
1 劳务品牌工作室里的技能之光
10月9日,广西商业技师学院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广西集训基地内的一堂实训课上,学员们对着镜子练习化妆技巧,“桂林美艺师”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卢芳穿梭其间,不时俯身纠正动作。
“以前学美容缺乏专业指导,只能在实践中摸索。现在,品牌工作室提供系统培训,让美业的就业率超过了90%。”卢芳告诉记者,大多数学徒结业后月收入能达到五六千,有的实习半年后月收入甚至超过8500元。
同一天,在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综合楼内,“桂林瑶族油茶师傅”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蒋永坤示范着恭城油茶的传统捶打工艺。茶香弥漫中,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2016级烹调专业朱佳辉感慨:“学成后我想回村创业,让油茶这张名片真正在瑶山点亮起来。”
这些场景,无不是广西劳务品牌工作室赋能个体的真实写照。
在柳州的劳务品牌工作室里,技能与产业融合更为凸显。10月10日,记者在上汽通用五菱柳东宝骏基地见到了“广西新能源汽车工匠”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李平武。“工匠品牌要求毫厘不差,学员通过考核可直接上岗。”他告诉记者。
在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全国最具特色劳务品牌“八桂米粉师傅”(柳州螺蛳粉)形象代言人李文森带领学员熬制螺蛳粉底汤。“这一碗粉能持续爆火的背后,必然是技能的标准化。”锅气蒸腾间,他告诉记者,去年“螺蛳粉师傅”劳务品牌工作室培训超千人,八成实现本地就业。
从美业到制造业,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将“手艺”转化为“职业”,从而实现了高质量就业。那么,为何劳务品牌能精准触达劳动者?
记者在南宁的实地采访中找到了答案。10月11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五合校区里,“福绵裁缝”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吴丁丁指导学员裁剪壮锦元素服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护理员培训中心内,“爱护宁”医疗护理员形象代言人陆丽芬模拟护理场景,强调着要“爱心与技能并重”……这些工作室无不紧贴区域产业需求,正如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所言,“品牌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本地特色的就业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西打造的劳务品牌覆盖家政、制造、非遗等领域,仅2025年就通过“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计划培训18万人次,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从“卖力气”到“凭手艺”的转变。
2 从一个人到一座城的就业创业浪潮
劳务品牌的价值,不止于个体就业,更在于拉动区域产业链。
在柳州,螺蛳粉品牌带动了从竹笋种植到电商营销的全链条就业。对此,李文森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一个熟练师傅月薪可达6000元,还能辐射包装、物流等岗位……”而类似效应见于“八桂米粉师傅”(桂林米粉)劳务品牌代言人龙付孙创办的桂林米粉品牌,通过将街头小摊升级为标准化门店,拉动了不少乡村旅游消费。
“六堡茶师”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覃荟茗在打造品牌、培训学员中,融合了茶艺与文旅。“培训后,我在金融机构做接待工作,月收入稳定在6000元左右。”来自云南的学员沙洲告诉记者。她认为,品牌化使技能溢出行业边界,形成了就业乘数效应。
如何让品牌效应的惠及面更广?广西以政策网络托举全域就业。比如,实施“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计划等项目,重点向农村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倾斜资源,创新“需求+培训+评价+服务”模式,各个城市、乡镇相互呼应,共同绘就出“一县一品”的就业地图。
品牌的生命力更在于可持续。在南宁市荟茗心职业培训学校,覃荟茗的茶艺课不仅教技能,还融入创业指导。覃荟茗告诉记者,“培训结业后,学员们可加盟品牌连锁,降低创业风险。”在来宾,“忻城壮锦织娘”品牌让非遗技艺成为居家就业选择……这种“培训+就业+创业”闭环,给了劳动者底气,在家门口也能端稳饭碗。
“广西是劳动力资源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目前全区劳动力资源总数超3600万人。”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2025年广西已发放扩岗补助超千万元,募集2万个见习岗位,积极推动劳务品牌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3 如何让一份技能守护一生安稳
劳务品牌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在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南宁老友粉师傅”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刘勇告诉记者,不少学徒都说,过去在外打零工朝不保夕,如今学到老友粉烹饪、营销等技能,“生活更有盼头了。”
在他看来,这源于技能带来的身份认同,能让劳动者从谋生者变为职业人,重塑就业价值观。“新能源汽车工匠品牌的打造,除了提升收入,更让工人获得了社会尊重。”对此,李平武也表示,这种温度是政策数据无法量化的内核。
近年来,广西人社部门打破劳务品牌“先县域集聚、后培育扶持”的传统模式,聚焦家政、建筑、特色米粉等行业,每年安排2.7亿元统筹推进农村务工人员工作和劳务品牌建设。针对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输出组织化程度不高、品牌规模较小、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以“八桂家政”“八桂建工”“八桂米粉师傅”等为突破口,开展示范创建、技能提升、就业创业支持、宣传推广、权益保障5大行动,打造富有浓郁广西特色的“八桂系列”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2021年来,广西劳务品牌名录达到133个,累计认定自治区“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领航项目131个,开展劳务品牌相关培训70.81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超100万人次,成为广西劳务品牌“金名片”,促进了高质量充分就业。
“规范化、标准化、组织化的劳务输出,对就业创业、稳定农村务工人员规模和增加劳动者收入至关重要。未来,广西劳务品牌要应对技术变革与市场波动。”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民工工作处副处长李岳峰表示,当前广西系列举措已显韧性,如将人工智能培训纳入“技能照亮前程”三年行动计划,劳务品牌向新职业拓展等。这些创新确保品牌与时俱进,“让技能成为劳动者一生的铠甲”。
“路在脚下,更在手中。”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校长朗宏芳的感慨,代表了不少劳动者的心声。广西的劳务品牌如星火燎原,点亮越来越多八桂儿女的就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