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茶园边,工匠李师傅正和工友建造融合传统风格与现代功能的特色茶仓。“以前盖房靠经验,现在通过培训学会了看图纸、算材料,连房屋设计都能上手!”他自豪地说。
李师傅的转变,是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协同发力的成果。双方将乡村建设工匠培训与茶产业振兴深度融合,以“按需设计—基层送教—本土就业”模式,培育掌握新技能的乡土工匠,为梧州茶产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梧州市乡村工匠(蒙山)培训班 (麦超裕 摄)
培训以需求为导向,紧扣当地茶产业特色,摒弃“大水漫灌”,推行“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点单教学”。六堡茶核心产区面临传统茶仓改造、茶园景观提升、茶旅设施配套等需求,双方组织绿色建材、民宿设计领域的专业教师和技术能手,把课堂设在茶园旁、村屋前,围绕茶产业升级急需技能开展实训,实现“培训内容从产业中来,技能应用到产业中去”。目前,参训工匠已参与完成茶仓改造、景观提升等项目5个,推动核心产区年新增茶旅融合项目投资额超1000万元。“我们推动教学资源下沉产业一线,让工匠掌握茶仓通风、防潮等技能,提升培训实用性。”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莫伟坚表示。
梧州市乡村工匠(六堡镇)培训班 (麦超裕 摄)
为确保培训对接实践,双方整合高校教师、企业高级技师和党员工匠标兵,组建动态更新的“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师资库”,依据各地产业发展、传统村落保护需求,匹配专家“一对一”送教上门。蒙山县长坪乡六坪村是梧州市首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村党支部书记曾因“老房保留传统风貌与适宜居住兼顾”的问题困扰。双方迅速协调师资,安排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古建筑专业教师及有民宿改造实战经验的企业技师,在村里开课。经培训的工匠队伍已应用于该村传统村落改造,修复民宿15栋,为村集体增收超200万元,形成“培训—实践—增收”良性循环。
为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双方构建“培训—就业—服务”闭环机制,鼓励参训工匠服务本地乡村建设,破解人才外流难题。其中,“党员工匠先锋行动”发挥关键作用,依托“1+N”师徒结对机制,党员工匠带领学员组建服务队,参与农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乡村旅游设施提升等项目,让技能服务家乡建设,并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培训提升了技能,还能亲手建设家乡,成就感远胜外出打工。”一位党员工匠说。
截至目前,培训覆盖梧州市7个县(市、区),累计培训1600余人,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许冰、甘本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