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动力舟桥首次在南宁参与救援,在各部门联手下北大桥大堤隐患基本排除
堤上水上 同舟共济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潘登、沈程、陈可夫、刘琴、杨灵烨 实习生韦柳娟、练馨予
《 广西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第 004 版)
狂风暴雨洪流恶 抢险救灾众志坚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南宁北大桥堤外抢险救援进入第三天,多部门人员与洪峰赛跑,携手构筑起守护安全的“钢铁大坝”,换来背后千万老百姓的一夜安稳睡眠。
10月10日上午,南宁北大桥右侧堤外的抢险工作仍在持续进行。在抢险队伍中,中国安能集团投入抢险的大型作业设备格外显眼。
“轰隆隆……”10时,北大桥江水湍急,一台庞然大物从重型装备货车车厢倾斜向江面滑入,随即水花四溅、掀起浪花——一艘庞大的“救援航母”稳稳地漂浮在邕江上。
“这是我们首次在广西投入的动力舟桥,可配合冲锋舟、水陆两栖挖掘机联合开展救援。今早,我们就借助这些水上救援装备成功救起一名不慎落水的男子。”中国安能第一工程局应急救援事业部部长边防向记者介绍,该装备长50米、宽8米,载重60吨,作为重型水上平台,可通过水路向受灾区域输送重型装备和物资。“截至目前,我们已投入51名指战员、31台车辆装备进行现场救援处置,已完成2500余方砂石骨料的抛填任务。”
随着动力舟桥投入作业,以及两栖挖掘机等参与抢险,险情处置更加精准:堤坝堤上,救援人员以人链传递的方式,有序将沙袋转运至动力舟桥上;邕江江面,动力舟桥缓缓驶近塌陷口附近,救援人员在舟桥上把沙袋与棉被一同装入铁笼,待动力舟桥调整至指定位置后,精准完成投放作业。
中午时分,北大桥底,消防、公安、应急等一线抢险工作人员仍在紧张有序地忙碌,“大家连续三天的合力抢险,成功把危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有力确保了大堤安全。”南宁市应急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王家鹤语气坚定地说,“为做好这次排险工作,我们组织了1500人到现场排除险情,安排650多辆车辆、装备以及舟桥、舟船参与应急处置,还准备了3000多吨的物资保障现场作业。”
连日来,消防队员一直扎在大堤上抢险。当天,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处副处长沈后志与队员们检查沿岸隐患点,“我们出动消防员1000余人次、消防车辆200余辆次,重点确保整个邕江沿岸没有险情发生,保护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抢险人群中,来自蓝天救援队的温知新格外显眼。去年洪峰过境南宁时,他就曾投身抢险一线。如今,他虽已79岁高龄,但挥动铁铲、搬运物资的动作却依旧利落有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挺身而出,发挥银发的力量,像工地很多戴着党员徽章的党员一样,成为一面旗帜。”
“经过三天紧张有序地抢险,南宁市江北大道北大堤整体稳定,风险隐患基本排除!”下午3时30分,南宁市水利专家江维的一席话,让现场所有人倍感振奋。
北大桥外围,居民李辉几乎每天都到周边了解情况。10日下午,当李辉从手机上刷到了“隐患基本排除”的新闻,心里终于踏实了:“科技+人力,确实不一样,我也想上堤尽尽力。”
连日来,南宁市西乡塘区新阳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部长王杰拿起社区小喇叭,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对辖区4.4公里的大堤路段进行昼夜看守和巡查,确保市民群众远离险情区域,“险情发生之后,我们提前通知社区居民约800人做好防汛准备工作,同时巡查大堤外部30米区域,防止堤坝进一步渗水漏水。”
“险情发生后,公安部门出动了3000多名警力,维持社会面秩序稳定。”南宁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胡永萍说,广大市民都十分理解并积极配合,有些居民和商户还主动给救援队伍送物资和糖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警民之间的鱼水情深。
截至记者发稿时,前方传来最新消息:9日22时许,完成渗水通道封堵,显著提升堤坝整体稳定性,在郁江2025年第2号洪水洪峰过境期间确保了南宁市主城区堤防安全。而经过三天在抢险现场进一步实施加强加固措施、内外江流量流速监测及周边隐患排查整治,并通过上下游水利枢纽联合调度,郁江南宁段水位逐渐下降,该堤段工况稳定,风险可控。
(记者潘登、沈程、陈可夫、刘琴、杨灵烨 实习生韦柳娟、练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