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洪峰上的坚守与担当
——广西水利部门科学调度力战洪水守护郁江流域安全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骆远柱 覃士合
《 广西日报 》( 2025年10月11日第 004 版)
狂风暴雨洪流恶 抢险救灾众志坚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骆远柱 覃士合
10月5日以来,台风“麦德姆”强势影响广西,成为1951年以来10月份登陆广西强度最强的台风。更严峻的是,它与前期台风“博罗依”仅隔两日,形成强烈叠加效应,全区防汛形势陡然升级。
10月8日20时,南宁市水利局紧急报告:江北防洪堤二坑口外江泵站停车场出现两处塌陷,内江爬梯下方人行道出现坍塌,浑浊江水涌出。
汛情如令,抢险刻不容缓。“立即会商!启动预案!”自治区水利厅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专题会商,迅速派出两支专家组奔赴现场,以最快速度展开处置。
与此同时,应急调度指令同步下达:南宁上游老口航运枢纽出库流量削减2000立方米/秒,下游西津水电站加大泄洪尽快将坝前水位降低至59米,邕宁水利枢纽保持敞泄。会同水利部珠江委紧急会商,自10月9日8时起,将百色水利枢纽出库流量削减1500立方米/秒,将大藤峡水利枢纽出库流量再减少1000立方米/秒;通过上下游“一拦一泄”,精准调控,南宁城区水位逐步下降,为隐患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战斗中,水利专家以智慧与汗水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
“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塌陷部位进行全面封堵,目前封堵物已基本填平塌陷路面,堤防主体工况基本稳定。”现场指挥的专家介绍道。
针对江北大道爬梯下方坍塌,抢险人员争分夺秒抛投大块石、混凝土块。至10月9日4时,坍塌处成功封堵;10日上午,堤外堤脚原封堵处无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堤外堤脚原封堵处临近上游侧发现的漏水通道处理基本完成,情况基本稳定;10日15时,堤外堤脚原封堵处往外江方向发现旋涡,距离原封堵处约5米,已采取棉被包裹沙袋装进铁笼和树枝结合的方式,通过动力舟桥抛入旋涡点。目前堤坝主体结构稳定,风险可控。
面对复杂汛情,自治区水利厅滚动开展会商推演,对郁江流域百色、老口、西津、大藤峡、那板等15座水库水电站实施科学精准调度。通过“预泄腾库、拦洪错峰、梯级联动”,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群防洪减灾作用。
从10月9日零时至17时,南宁上游老口航运枢纽出库流量减少2000立方米/秒,下游西津水电站闸门全开,加大泄洪力度。百色水利枢纽、大藤峡水利枢纽同步响应,削减出库流量,为郁江南宁段水位控制赢得宝贵时间。
百色水利枢纽作为关键节点,10月7日11时起将入库流量从4500立方米/秒削减至1810立方米/秒(降幅60%),助力百色市城区7日19时退至警戒水位以下;7日21时起按不大于1400立方米/秒控制,8日10时起进一步降至900立方米/秒,9日9时再减至700立方米/秒,待水位升至228米后保持出入库平衡。
老口航运枢纽10月9日零时起减少出库流量2000立方米/秒,3时起维持1万立方米/秒出库;西津水电站、邕宁水利枢纽保持敞泄。那板水库10月6日已拦蓄洪水1.23亿立方米,降低宁明县城洪峰水位2米以上;那吉、鱼梁、金鸡滩等梯级水电站尽量拦洪,形成梯级防御体系。
在这场与暴雨洪水的较量中,广西水利、水文部门强化监测预报预警。10月5日以来,滚动开展水情分析预测,共发布洪水预警81次,洪水预报51站次,各类水情服务信息专报210余期,编发重要水情短信67万余条,通过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12379)发布全网短信9次。
“我们还利用山洪平台向责任人发送实时预警短信,通过电话和智能语音电话多次‘叫应’。”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为防汛工作赢得广泛群众基础。
“每厘米水位的下降,都是科学调度与一线坚守的合力。”通过水利部门的联合调度,流域水库群充分发挥拦洪滞峰作用,成功将郁江南宁段水位控制在75.86米(10月9日17时)以下长达13小时,涨幅不超过25厘米,比原预报76.5米降低0.64米,为现场争取到13个小时以上的水势平缓抢险窗口期。
洪水正缓缓退去,但坚守并未退潮。此刻的郁江两岸,基层巡查仍在继续,水文站的监测灯依旧明亮,水利值班室电脑屏幕上的调度方案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