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在广西现代农业技术试验站(武鸣基地),一片整齐的葡萄架下,来自广西各地的农业经理人学员正聚精会神地聆听讲解。藤蔓间,传感器与滴灌设备有序分布,智慧农业系统正实时调控水肥、监测病虫害——这是南宁师范大学承办的2025年度广西农业经理人培训实践教学现场的一幕。
智慧栽培:葡萄园的“数字管家”
“过去种葡萄靠经验,如今靠数据。”在葡萄智能栽培示范区,学员们亲眼见证了现代农业的精准与高效。通过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葡萄生长实现全过程可控,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一位来自钦州的学员感叹:“这才是现代农业该有的样子!”
(武鸣基地-葡萄智慧栽培示范区)
复合种植:土地生金的新路径
在甘蔗套种花生与技术示范田,甘蔗与豆类作物和谐共生。这种模式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还通过作物间的互补效应减少病虫害、改善土壤结构。学员们深入田间,亲手查看作物长势,与专家探讨套种技术细节。“一块地,两份收成,这才是可持续的农业模式。”培训教师现场讲解道。
(武鸣基地-甘蔗套种花生技术)
科技育苗:百香果的“绿色工厂”
百香果育苗基地中,智能化温室控制系统为幼苗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技术员现场演示如何通过调节温湿度、光照强度提升育苗成活率。学员们认真记录、踊跃提问,从苗期管理到成株栽培,全面学习标准化生产流程。
(武鸣基地-百香果育苗基地)
“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培养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农业带头人。”培训班负责人表示,随着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深入推进,广西农业正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头雁”人才,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据介绍,本次培训是广西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课堂+基地”“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智慧农业、生态种植、品牌营销等模块展开教学。南宁师范大学作为广西农业经理人培养的骨干基地,已逐步构建起“培训—实践—服务—提升”的全链条培育体系。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返回各地,把所学技术与管理经验应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八桂田野上的“科技火种”,助力广西农业现代化跑出“加速度”。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魏楷 曾茂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