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广西桂林山水间,兴安县如明珠般璀璨。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清泉滋养大地,千年灵渠勾连湘江与漓江,见证古人“通三江、贯五岭”的智慧。如今,这份融通共济的精神焕发新生,当地以多元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用现代治理智慧续写“兴旺安定”新篇章。
7月11日,灵渠旁的兴安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微法庭内,一场装修合同纠纷正被化解。兴安县某装饰部与某公司因合同起争执,闹至县人民法院。尽管调解难度大,院长邵国庆——这位曾戎马多年的老兵主动“啃硬骨头”,带着军人韧劲开展工作。他耐心倾听诉求、安抚情绪,秉持“法为绳墨,理为基石”,既讲法律条文,又论商业伦理,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双方感慨:“这样调解既保利益,又留情面,利于今后合作,比打官司好得多!”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新建成的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由县委政法委牵头,统筹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信访等多方力量,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办公,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调处、全链条服务。自今年6月实体化运行以来,该中心已接待来访群众123人次,登记受理矛盾纠纷23件,办结14件,当事人普遍满意。
兴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彭平介绍,针对群众矛盾纠纷的多元复杂性,兴安县依托县乡两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构建多元解纷模式,切实为群众说事、解忧、办实事。
走进溶江镇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群众接待厅、诉讼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处室里,工作人员忙碌有序,或调解纠纷,或提供法律咨询。该中心2024年3月建成,整合法庭、公安、司法、信访、专业人民调解组织等力量,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基层治理体系与政法小区地域优势,打造综治中心+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多元解纷格局。
为提升解纷效率,兴安县广大党员落实“双报到双服务”要求,为群众解纷争、办实事;组织“夜学夜访”“小板凳议事”等活动,倾听群众心声,引导大家团结友爱、理性表达诉求。兴安镇千余名党员主动亮身份,以红色党建引领红色服务,践行“村社吹哨,党员报到”,用志愿服务为群众解难消怨。
兴安县还持续完善“一张网”管理模式,科学整合基层退休干部、民警辅警、禁毒社工等力量,凝聚合力,对矛盾纠纷实行“发现、甄别、上报、交办、处置、反馈、办结”七步闭环工作法,确保早发现、早处理、处理好。
“灵渠水长流,兴安福常留;干群手拉手,平安到永久。”如今的兴安县,正以多元共治的生动实践,用智慧与温情绘就兴旺安定的美丽画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曹长青、吕芳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