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8日,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铸魂强师,共绘教育蓝图”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举行,40名中小学、职校及幼儿园教师,以“看巨变、谈体会、讲故事”呈现“精神盛宴”,24名选手分获一、二、三等奖。
赵德云老师以“做学生生命的摆渡人”切入,讲述拟调离龙景五小时时,微信被学生哭腔挽留语音、家长认可视频“填满”的经历。他感慨日常点滴关怀已在孩子心中扎根,愿以仁爱托举梦想、用道德为成长“撑伞”,其“留守儿童帮扶记”更成全场“情感锚点”——他每日课后陪孩子谈心,以鼓励化解孤独、凭耐心点燃信心,用作业本上的红对勾兑现“一个都不能少”。
右江区实验小学教师黄梦娜的“十年追问”引人深思:“何为师者之魂?”回首乡村教学生涯,她悟得师魂在“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坚守中——十年里,她陪孩子补作业至暮色,雨天撑伞护送,将爱藏进细碎日常,诠释“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
赛场中,“原生态”故事持续打动人心:职校教师带学生练技能,让职教成成才“金钥匙”;幼儿园教师“蹲下说话、牵手成长”传递启蒙温情;乡村教师翻山家访、送教上门,书写教育公平。这些故事让“师德”从抽象概念变为可学行动指南。
右江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近年,该区构建“楷模引领 + 实践锤炼 + 赛事赋能”模式,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成长,无数楷模力量借赛事化为教师行动自觉。
比赛落幕,教育初心不减。如今,右江区教师续写育人故事:城区教师深耕课堂,乡村教师坚守阵地,职校教师对接产业育人。他们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教师”的信念,践行“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
作为百色起义精神传承地,右江区的实践证明:师德建设非抽象说教,而是教师“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铸就心灵”的具体行动。这些一线教育者,正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在三尺讲台书写教育强国的基层答卷。(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黄子灿 李建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