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金融纠纷化解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广西银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广西银调委”)深耕非诉纠纷解决机制,以“有温度、有速度、有精度”的服务,近三年累计受理调解案件6241件,涉及金额19.3亿元,切实守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线上调解架起“云桥梁”,让纠纷化解“零距离”。务工者吴先生曾因信用卡逾期焦虑不已,因身处异乡无法现场处理。广西银调委启动在线调解,通过平台实现法院、调委会、消费者、银行四方在线沟通,最终敲定方案并完成司法确认。据悉,该委已与多家法院开通“一站式”线上服务,三年来“线上调解+司法确认”完成482件,涉及金额3752.89万元,用“即时互联”打破地域限制。
诉调联动打通“梗阻点”,为企业纾困“零障碍”。餐饮店主黎先生因经营惨淡无法偿还贷款,且面临征信难题。广西银调委采用“背对背”沟通模式,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推动银行落实纾困政策,最终为其争取到分期方案。目前,该委已与南宁市中院及12家基层法院建立“法院+调解中心+银行机构”三方联动机制,累计受理法院委派案件2149件,涉案金额16.85亿元,实现多方共赢。
宣教服务覆盖“全群体”,知识普及“零盲区”。针对银发群体,广西银调委今年3月联动多部门开展“银发无忧”消费教育小课堂,通过情景再现拆解诈骗套路,还设置线上答题专区,让老年群体“边玩边学”。三年来,该委通过短视频、宣传折页等形式,依托多平台触达消费者超5000万人次,联合银行深入基层宣教,让“有纠纷先调解”成为共识。
长效机制破解“发展瓶”,服务能力“零瓶颈”。广西银调委设立19家驻外调解工作站,三年受理投诉及纠纷652件,调解成功率70.71%;与20家银行签署备忘录,建立“调解+裁决”快速处理模式,实现小额纠纷“一次化解”。同时,打造“金融+法律+调解”复合型团队,4名调解员获“优秀调解员”称号,2名获“八桂消费维权之星”。该委还连续5年梳理典型案例,构建金融教育“三库”,推动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防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高靖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