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就业创业是新时代青年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梯,是施展才华、逐梦青春、成就未来的起点。广西人社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青年成长成才的助力者、陪伴者、见证者,广西人社部门深知责任重大,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奋力铺就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快车道”,激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活力。
柳州市聚焦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困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举办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柳州市人社局供图
厚植人才沃土,构筑青年“暖心巢”
青春志存高远,奋斗恰逢其时。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一批批高校毕业生收拾行囊,奔赴人生新程。广西人社部门深知,要吸引和留住人才,需厚植人才成长的沃土。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挺膺担当就业启航——致2025届广西高校毕业生的一封信》,为广大毕业生梳理就业创业中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配套编制了广西人社部门就业服务渠道清单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名录,实现政策“一站汇聚”、服务“一键直达”,为毕业生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当毕业生们踏上求职创业之路时,一份份记载着重要学习经历的档案材料,正从全国各地高校向家乡“回流”。为确保这些“人生履历”平安回家,广西人社部门全力畅通档案接收“最后一公里”,为青年学子解除后顾之忧。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举办的“人社(就业)局长进直播间”桂渝滇跨区联动直播带岗活动中,广西人社部门面向社会重点解读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20条政策措施,以拓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为抓手,吸引更多青年群体选择广西、扎根广西、建设广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社(就业)局长进直播间”桂渝滇跨区联动直播带岗活动。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供图
各地也纷纷出台举措,让青年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其中,南宁市在12个县(市、区)布局建设110家青年人才驿站,动态房源3000余个,提供免费住宿、就业咨询、创业辅导、金融扶持、社会融入等“一站式”服务,打造青年人才来邕留邕就业求职“第一站”、创业创新的“加油站”、融入城市的“暖心站”,申请入住南宁市青年人才驿站人数已突破4000人。
柳州市梳理发布《柳州市人才便利化服务事项清单(第一期)》,涵盖13大领域50余项事项,为青年人才提供全方位关怀;桂林市依托“桂林英才码小程序”“桂林英才卡”等,用优渥的政策和优美的山水吸引人才,用优良的服务和优质的平台留住人才。
聚焦重点群体,织密就业“保障网”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就业牵动千家万户。在全力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过程中,广西人社部门用情用心服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登记失业青年等重点群体,一张张扎实的民生答卷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频共振,托起就业道路上“稳稳的幸福”。
苏同学是一位曾受益于“雨露计划”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大学生,在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北流。“家乡培养了我,现在是我回报的时候。”她说,“我领取毕业证回到家不久,本地人社局就联系我了解就业情况,知道我正在找工作后,推荐了多家企业招聘信息。”
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她顺利入职广西北流市美力电子有限公司,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月薪4000元以上。这份工作既能陪伴家人,又能将所学用于建设家乡,她感到充实而自豪。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全面落实实名帮扶机制,对纳入实名台账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及时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的“1131”实名服务。同时重点面向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家庭以及残疾等困难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优先推送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培训见习、优先提供职业指导。
各地以“大数据”分析和“铁脚板”走访为双轮驱动,依托广西“数智人社”信息系统,统筹协调共青团、社区(街道)、村委等力量,对移交入库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中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短信、邮件等方式,全面摸排未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在产业园区,人社先锋队深入企业,全面摸排岗位供给和用工缺口情况,建立包含技能水平、就业意向、岗位要求等维度的“人物画像”与“企业画像”,为精准匹配筑牢数据基石。
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入户开展就业指导和岗位推送服务。百色市人社局供图
“在温州总部的学习收获很大,特别感谢就业服务站推荐的这份专业对口工作!”毕业生小韦通过来宾市兴宾区产业园区就业服务站牵线,入职来宾天球电器有限公司技术部担任储备干部,目前正外派至公司温州总部接受系统培训。
这份职场新绿的成长轨迹,正是广西人社部门以“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支点,撬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生动实践。全区各地共同编织一张覆盖全域、多维立体的就业创业服务网,搭好就业双向沟通桥梁,不仅为企业发展注入人才活力,更让毕业生感受到“家门口就业”的便利和安心。
提升服务质效,架起就业“连心桥”
“刚到现场咨询机修岗位,金牌就业管家就带我直奔神冠胶原生物集团!”9月13日,在梧州市万达广场室内举办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毕业生小陈手持简历兴奋地说。“靶向对接”让求职事半功倍,据统计,该场招聘会吸引1500多名求职者进场,接待洽谈近千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37人,现场直接录用12人。
招聘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优化,各地积极推动“夜经济”与就业服务相融合,探索人才招聘、服务企业新路子。来宾市象州县的一桥大草坪上,一场融合“草坪经济+夜间消费+招聘+创业展示”的草地星空青年职工音乐会正在进行。
“现场有好听的音乐,还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工作人员讲解的就业创业补贴政策也很实用,这样的活动太好了!”一位参与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由衷感慨。“我们希望打破传统服务边界,在轻松氛围中架起青年就业创业的‘连心桥’。”活动负责人解释,音乐、市集、露营都是形式,核心是为青年送上实打实的支持,让他们在感受当地就业创业活力的同时,找准发展机遇。
更不容忽视的是,数字化浪潮正在悄然提升招聘工作水平。防城港市创新打造“人社AI云端送岗”智能就业服务平台,构建“真人+AI数字人+短视频”立体化三维传播矩阵,通过重构就业服务流程、创新信息传播模式、贯通线上线下服务,实现“人岗匹配”智能化、就业服务“云端化”,显著提升了就业招聘的精准度、覆盖面和成功率,让就业服务既有科技“速度”,更有人文“温度”。
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共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555场,提供就业岗位68万个。从政策赋能到链条服务,从线上推介到线下对接,从协同联动到精准匹配,就业服务更贴需求、更有实效,让青春梦想如种子般在八桂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报纸版面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