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职教出海”担使命 东盟筑梦拓新局
■陈 晓
广西建院驻柬联络员赵培莉教授为现代工匠学院学生授课。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厉害了,我的校!
陈 晓
核心阅读
2025年8月29日,“大道同行 命运与共”——2025广西媒体跨国采访团走进中国—柬埔寨现代建筑工匠学院(以下简称“现代工匠学院”)。学院内,柬埔寨学生们在先进的建筑技术创新实训中心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建筑模型搭建练习,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西建院”)驻柬联络员赵培莉向采访团介绍合作办学的教学成果与未来规划。这个由广西建院与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柬埔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四局柬埔寨公司”)共建的现代工匠学院,作为广西建院“职教出海”的关键成果,吸引着各界关注,开启了广西建院在“职教出海”领域探索与实践的精彩篇章。
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时代浪潮中,职业教育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纽带。地处南疆的广西建院立足建筑行业特色,以“聚焦东盟,集聚资源,加快职业教育走出去”为发展理念,在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的政策指引下,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职教出海”之路,为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贡献“广西建院方案”。
1 政策引领:绘制“职教出海”蓝图
2023年4月,《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的出台,为广西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明了方向。作为广西唯一一所建设类高职院校,广西建院敏锐把握机遇,将自身发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合作大局,确立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国际化办学思路。
“我们要让中国的建筑职教标准与东盟国家的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广西建院副校长付春松表示,学校以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两个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与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认证中心(UK NARIC)合作,完成国际专业标准认证,用国际通用语言为职业教育“出海”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与东盟职教合作的全面铺开,中国—东盟现代建筑工匠学院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两校两企”合作办学平台建设,推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建筑环境工程(水、暖、电)、人居环境设计等优势专业“走出去”,开展“标准共建、技术共享、人才共育”实践,助推东盟建筑业高端化(信息化、工业化、绿色化)人才培养,促进民心相通的同时,“教随产出”助力中国建筑产能出海,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职业教育合作领域的典范。
2 政校行企:架起中柬职教合作之桥
在柬埔寨金边的现代工匠学院内,柬埔寨学生苏少比都正在认真学习BIM技术。“中国老师教的技术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他的话语道出了众多东盟青年的心声。
现代工匠学院采用“课程匹配—实训强化—岗位对接”培养模式,目前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11期15场,培训学员560人。在2024年底举办的国际BIM专项技术人才培训班上,57名柬埔寨学员学习了BIM施工模拟、建筑设计前沿技术等课程,来自中建四局柬埔寨公司的当地员工占达表示:“这些技术正是柬埔寨建筑市场急需的,培训让我有机会参与到金边新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中。”
为保障教学质量,广西建院与合作方共同在柬埔寨建成建筑技术创新实训中心,配备先进的BIM软件和智能建造设备。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校长约克·索斯评价道:“实训中心的建成,标志着我们在建筑信息化教学领域迈出了历史性一步,助力柬埔寨融入工业革命4.0进程。”
这种“政校行企”协同的平台模式正在不断复制推广。广西建院先后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共建建筑人才培训基地,与11个国家的15个友城及59家单位组建广西国际友城职业教育联盟,连续协办三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国际合作网络。
3 产教融合:构建人才共育新范式
“建造好房子、住上好房子,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赵培莉表示,在参与现代工匠学院建设的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职教出海”不仅传授职业技能,更肩负着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使命。
现代工匠学院将不断强化“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与柬埔寨方面共商职业教育标准;以“互联网+”平台为教育载体,探索中柬职业教育合作新范式;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助力“走出去”的建筑企业在东盟国家擦亮“中国建造”品牌。
广西建院依托自治区级“广西绿色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校属企业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在泰国设立分院,将教学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同时,在柬埔寨,中建四局的在建项目成为学生实训基地,企业工程师走进课堂担任兼职教师,形成“学习—实践—就业”的闭环培养,推动“订单式”培养落地实施。
为实现教育资源的本土化适配,广西建院组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团队,耗时3个月调研柬埔寨19个经济特区,形成《东盟建筑行业人才需求报告》;开发51项国际化教学资源及2个资源库,其中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和《BIM应用技术》等4门课程获得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SEAMEO TED)认证,为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活动提供“广西建院方案”。
广西建院通过“校内选拔+企业引进+海外联动”的方式,积极打造“双语双师”队伍。学校10名教师入选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SEAMEO)专家库,吸引企业开放技术档案,结成东盟师资合作纽带。该校以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工匠为目标,开展20个专项培训,颁发联合结业证书;举办国际师资训练营、国际技能大赛,东盟国家政府、院校、企业共同深化人才共育模式,促进多国企业参与。
“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工人,更要共建可通用的职教标准。”赵培莉介绍,该校正在建设柬埔寨语建筑专业的语料库,计划出版中柬双语教材,并利用人工智能实时翻译助力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的“走出去”。这种“标准+资源+技术”的共享模式,已吸引菲律宾、老挝等国家的院校主动寻求合作。
4 数字赋能:开启职教合作新范式
2025年8月,21名来自柬埔寨15所公立职业院校的教师齐聚广西建院,参加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数字能力提升培训班。在该校智能建造产业学院,他们亲身体验建筑机器人操作;在中国—东盟信息港,他们探讨数字丝路建设机遇。“模块化编程和BIM快速生成技术,将彻底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柬埔寨吴哥国立理工学院教师波·白林感慨道。
这是广西建院推动“数字职教出海”的创新举措。该校打造的中国—东盟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了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数字化教材资源库等功能模块,已向东盟国家开放20门优质课程。通过建立个人学习档案,探索课程互认、学分互认机制,实现了跨国教育资源的高效流动。
在现代工匠学院,“互联网+”教学平台让当地学生能实时获取中国的优质课程资源。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建筑信息化软件,帮助学生掌握国际前沿的工程管理技术。这种“线上+线下”“虚拟+实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破解了跨境教育的时空限制。
广西建院校长梁业胜表示:“我们将以此次培训为样板,打造‘数字教师培训广西品牌’,推动职业教育合作走向‘数字赋能’的创新路径。”
5 硕果盈枝:构建区域共赢新格局
2025年7月,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授予广西建院的现代工匠学院项目“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称号;同年5月,在中柬教育合作峰会上,柬埔寨教育部门授予广西建院“优秀课程奖(五星)”与“卓越领导力奖”。这些荣誉是对该校“职教出海”成果的最佳印证。
从柬埔寨的建筑工匠到菲律宾的BIM技术员,从印尼的市政工程师到马来西亚的留学生,广西建院已为东盟国家培养各类技术人才近5000人次。学员们不仅活跃在当地的建筑工地上,更成为中国—东盟双边合作项目的技术骨干。“中国建造”品牌因这些本土人才的加入,在东盟市场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现代工匠学院以“A档”成绩顺利通过自治区教育厅中期验收。依托现代工匠学院,广西建院与柬埔寨劳动和职业培训部、柬埔寨国立理工大学以及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业茂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关系。
面向未来,广西建院正规划建设“东盟职教标准研究院”,推动更多专业标准获得国际认可;积极扩大“国际师资创新训练营”规模,争取在3年内为东盟国家培训1000名骨干教师;深化与东盟高校的学分互认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职教共同体。
从北部湾之滨到湄公河畔,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职教出海”为帆,以产教融合为桨,正书写着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新篇章,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职教力量。
《 广西日报 》( 2025年09月15日第 0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