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很多人说,东博会举办了22届,什么都有。
那么今天,我们换个角度提问:东博会,没什么?并一起探寻答案。
没距离
跨国生意在这里变成“转角遇见”。
9月17日开展首日,越南美皇家牛油果进出口公司就和4家中国企业达成合作,榴莲油产品直接从展台走进中国市场。
一名柬埔寨客商扫码打开“AI东博”智能体,用柬文输入“需要智能辅助驾驶方案”,几秒钟就匹配出多家参展企业。柳州的一家科技公司当场收到洽谈邀请,双方很快展开深入交流。
这背后,是“AI东博”智能体17个AI应用场景的默契发力,8种东盟语言实时切换,智能客服、商机匹配全包揽,找客户从大海捞针变成一键对接。
跨境贸易的顺畅,离不开智慧口岸建设。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已进入调试尾声,无人驾驶运输车加5G技术,让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24小时就能抵达南宁市民餐桌,实现“榴莲自由”。
中国与东盟,从地图上的邻居变成了数据实时交互的伙伴。
没时差
时空的壁垒,化为指尖轻触的便捷。
“云上东博会”5年来汇聚逾9400家企业,每届平均约2000家企业参与,成功促成411场经贸合作。
东博会常设展厅、中国—东盟经贸中心、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全年无休,真正实现“365天永不落幕”。
“AI东博”智能体24小时待命,只要输入需求,合作机会即刻抵达。
马来西亚冰激凌客商Lay Hieng Seng参展10年,感触颇深:“随时随地都能与中国伙伴对接,像和邻居聊天一样方便。”
当合作不再被时间束缚,便拥有无限可能。
没隔阂
技术,正在让“听不懂”的困扰成为过去。
本届东博会开幕式上,广西企业迈越科技的AI翻译眼镜火爆出圈。泰国永盛国际一口气订购了1000副,这也是迈越科技在东博会的首笔海外订单。
AI专馆里,一款支持30余种语言的透明屏前,不少人驻足体验;老挝企业带来AI教育管理系统,希望和中国合作开发更适配东南亚多语环境的教育方案;泰国参展商则对中国AI交通管理系统兴趣浓厚,期待打造本土智能交通方案。
AI翻译终端、多语种智能客服、实时字幕……技术正一点点抹平沟通鸿沟。今年1至8月,中国内地居民与东盟国家人员往来超252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2%。
语言通了,沟通顺了,民心自然贴得更近。
没门槛
无论小生意还是大项目,东博会都给足了绽放的舞台。
5元一包的印尼棒棒糖、10元一双的越南拖鞋……9月18日,这些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被争相选购;同日,中马“两国双园”签下总投资额逾424亿元人民币的合作项目。
一小一大,各有各的热闹,各有各的收获。
往年,东博会大型项目多由头部企业主导,如今AI正不断降低跨境合作成本。缅甸参展商用AI优化手工艺品设计,接到不少订单;新加坡积木企业的升级产品受到贵州幼儿教育机构青睐,更多中外企业搭上技术快车,分享科技红利。
为配合本届东博会和峰会,广西今年7月启动“A超”大赛(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向中国与东盟各界敞开怀抱。
2个月来,“A超”大赛已吸引3300多支队伍,其中329支来自东盟,覆盖跨境电商、文旅、汽车、农业等9个赛道,已孵化出智慧口岸、智能座舱、水果大模型等成果。
AI从不高冷,它属于每一个用心生活、认真创造的人。
没终点
展会的暂时落幕,也是合作新起点。
本届东博会现场签约155个项目,涉及AI产业生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AI合作高地。
2004年首届东博会成交额10亿美元,2024年达3978亿元;参展企业从1505家增至3300家;展览面积从5万平米扩展到19.2万平米。这些数字的增长,只是合作的逗号,不是句号。
广西谋划的“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AI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今年以来,已有200余家AI企业来桂洽谈合作,签下70多个项目,一批北上广头部企业先后进驻。东博会期间,不少中外客商前往“南A中心”参观寻找商机。今年前8月,该中心签约国内人工智能项目51个,签约东盟国家企业16家,覆盖AI多个领域。
技术、创意与信任在此沉淀、适配,最终沿着数字丝路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大象无形,至简至丰。
东博会的 “没什么”,恰是服务中国—东盟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切实成果:打通阻隔、解除束缚,稳稳托起贸易互通、投资共赢的实效,更在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铺就一条民心相融的光明大道。
(王春楠 古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