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广西专题> 正文

跨境金融迈入AI时代——中外金融人士热议人工智能发展与金融创新

2025-09-19 14:15 来源:广西日报 
2025-09-19 14:15:43来源:广西日报作者:责任编辑:邢彬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谭卓雯

  9月18日,由自治区政府、中国金融学会、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等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召开,近400名中外政、金、企代表齐聚一堂,聚焦“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的人工智能发展与金融创新”主题,见证当下、谋划未来。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动能加速崛起的背景下,“金融+AI”如何发力成为此次论坛各方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中国同东盟国家经贸往来保持良好势头。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双方贸易规模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经逐步成为人民币跨境资金流通的主渠道,覆盖所有东盟国家。广西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与东盟的务实合作不断拓展深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累计3.43万亿元、连续多年在中国西部和边境省区排名第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指出,在中国与东盟金融合作中,跨境支付作为前沿技术和金融创新的应用高地,搭建了资金跨境流通的“高速公路”,为双方贸易、投融资、人员往来等经济文化活动提供了基础支撑。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扩大CIPS网络覆盖,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合作,加强跨境监管协同,打造安全、高效、普惠的跨境支付新生态,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贸往来提供坚实支撑。

  论坛项目发布与启动环节,随着象征“一鼓作气,再开新局”的铜鼓被依次敲响,广西跨境金融服务领域正式迈入AI新时代——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广西北部湾银行、广西农商联合银行、桂林银行、柳州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布“中国—东盟金融AI服务共享网络”,首创“数据不出域、模型可共享”的多边AI协作模式,实现算力资源共建共享和模型联合治理,有效提升金融智能化水平,助推金融数字化转型。

  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分局联合广西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各成员银行,以及腾讯云等科技公司创新研发的“汇小二”跨境金融服务智能体正式发布。这一跨境金融面客领域生成式AI应用的创新性成果,可面向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涉外企业及社会公众提供专业、便捷且覆盖广泛的智慧跨境金融服务。

  面向东盟的金融语料库建设指南、《2025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北部湾数字人民币综合服务平台暨AI跨境电商产业基地等多个项目同步启动。

  当前,数字经济和金融创新在东盟国家方兴未艾。一条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跨境资金高速路”,正有效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老挝自2024年加入区域支付联通(RPC)框架后,跨境二维码支付交易量快速增长,支付宝、微信等中国支付工具在老挝境内可便捷应用。“老挝计划于2025年底启动数字人民币支付试点,并加快边境税费征收数字化进程。”老挝中央银行行长本坎·沃拉吉在出席论坛时说。

  柬埔寨中央银行副行长罗速·万那烈在论坛上呼吁,希望各方共同加快绿色金融、本币结算、区域支付互联与金融安全网建设,推动亚洲经济持续增长。

  从风险评估到投资决策,从智能客服到产品创新,AI正全方位提升金融行业的服务效率与水平。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创新发展这一时代命题之下,金融行业应如何作为?

  在论坛主题对话环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及区域银行高层代表,围绕“金融支持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创新发展”两大议题各抒己见。

  与会嘉宾们表示,金融机构要围绕人工智能发展需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统筹谋划差异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持续释放科技赋能效应,推动大模型、智能风控等前沿技术在普惠金融、风险防控、跨境服务等场景加速落地,进一步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

  论坛上,25家银行与17家单位分别签署32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480亿元。这些包括金融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数智赋能 跨境联通”合作项目、人工智能领域合作项目、跨境金融合作项目在内的实质性成果,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金融创新,为各方合作搭建新平台,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邢彬]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