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粟警官,我从上海寄了一面锦旗到灌阳县公安局,快递已在派送中,请您注意查收!”9月11日上午,灌阳县公安局户政窗口的粟警官收到来自上海定居的李女士发来的信息。正在忙碌办理业务的他,随即收到快递员送来的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面写有“尽心竭力办实事,一心一意为人民”的锦旗,他看见锦旗边缘微微卷起的褶皱——那是跨越1500公里的痕迹。
这温馨一幕让粟警官回想起8月29日那通焦急的求助电话。原来,李女士是灌阳人,大学毕业后便到上海工作定居,其小孩在上海某小学就读,根据学校相关政策,新学期启动免费营养午餐申报工作,其中一项要求是需提供家长户籍地曾为农业户口的证明,因广西在2005年开始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区范围取消按农业、非农业性质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办法,统称居民户口。现广西人口管理系统生成出的证明只能是居民户口。李女士在改革前曾是农业户口,但如今手头没有留存相关凭证,眼看申报截止日期临近,远在上海忙碌打拼的李女士犯了难,回灌阳一趟不仅耽误时间,还会产生额外开销。无奈之下,她拨通了原户籍地派出所的电话。
“您别急,先说说具体情况,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接电话的人正是粟警官。问清原委、放下电话后,粟警官立刻行动起来,考虑到李女士身处异地,他立即切换“桂警通办”小程序办事模式:微信视频连线核实情况、电子清单逐项标注材料、手机拍摄证明文件示例图……为李女士量身定制了远程核验的办理方案。
这一便捷模式打破了“必须本人到场”的常规,最大限度减少了群众奔波。第一时间联系了李女士户籍地的城关派出所,让户籍民警立即查阅历史户籍档案,仔细核对李女士的户口迁移记录、原始户籍性质登记等信息,经过耐心核查,终于找到了李女士早年在灌阳登记为农业户口的原始凭证;粟警官则同步对接李女士,线上指导她补充所需材料,全程通过微信传递相关信息,避免她往返两地奔波。
在粟警官的全程协助下,李女士顺利递交材料并办理完成相关手续。几天后,身处上海的李女士收到邮寄来的户籍证明,信封上的“灌阳公安”字样还带着家乡的温度,她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收到证明后,李女士顺利为孩子办理了免费营养午餐申报手续,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这份感激跨越千里,化作锦旗,寄到灌阳县公安局。“能给群众省事,我们也很有成就感。”面对群众赞誉,粟警官表示:“现在我们用‘桂警通办’小程序,能办理84项户籍业务,像李女士这种情况,通过视频办、线上审,至少能节省90%的跑腿时间。”
近年来,桂林公安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通过“桂警通办”小程序,推出预约办、容缺办、承诺办等多种服务模式,让“为民办实事”的承诺,在每一次鼠标点击、每一通视频连线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