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桂林文化抗战”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深入学习贯彻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深入探讨桂林文化抗战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与军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抗战一样,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桂林文化抗战就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篇。加强桂林文化抗战历史研究,有利于还原史实、增强对抗战历史的全面认识,有利于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文堂表示,在整个文化抗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民族革命战争理论与文化思想发挥了巨大的引领作用。桂林文化抗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史上的一座丰碑,可以激发我们重新认识整个文化抗战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重建中的作用。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编译局局长季正聚说,桂林文化抗战从1938年起至 1944年,持续时间长全国少有。桂林文化抗战是中华文化在桂林的一次大检阅、大碰撞,从而捍卫了中华民族文化,从文化上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引领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新发展;创作的文学、音乐、戏剧、诗歌等文化抗战成果,是抗战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西南乃至全国提供了抗战精神食粮。其间丰富的抗战精神产品,有效地激励着国人与凶残的日军抗战到底。
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李文阁表示,桂林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下,一度成为我国抗战后方的文化中心,一大批文化名人和著名学者从全国各地云集桂林,先后办起了200多家书店、出版社,出版杂志 200余种,从事各种文化和学术活动,开展抗日文化运动,为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社社长、总编辑李小标说,桂林抗战文化的形成,正是1935年党确立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在桂林文化战线的生动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桂林这一国际窗口,吸引大量法、英、美、苏、日等国的记者、作家和文化人士,这些国际人士通过演讲、报道、文艺创作等多种形式向世界揭露日本法西斯暴行,传播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事迹,声援和支持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齐小林说,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是沟通延安、重庆、上海的文化中心,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中心。桂林抗战文化蕴涵的“爱国、不屈、坚定、包容”精神,是桂林现代文化重要的源泉,值得深入挖掘、阐释和传播。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郑大华表示,桂林之所以能够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抗战中心,除一些客观的原因外,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随即于 1938年11月在桂林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对文化抗战运动的领导,桂林也迅速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抗战文化名城。皖南事变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虽然被迫撤离,但党的工作还在继续。中共中央南方局文委直辖的桂林文化工作组负责领导桂林的文化抗战运动。由此可见,桂林文化抗战自始至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建平认为,桂林文化抗战是抗日烽火中的“无硝烟之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界人士以笔为枪、以艺为盾,在抵御日本文化侵略的同时,创造出兼具民族特质与时代精神的文化成就,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