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AI“带娃”火了!
专家提醒:算力虽可授业,育心更需人为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付玮烨 实习生 石媛洁 顾小蕊
与它对弈,从业余到大师,棋力任选;
与它畅谈,从星辰到沧溟,有问必答;
与它学诗,由唐宋至明清,“诗仙”现身亲授;
……
各类基于AI而生的育儿产品,正在给儿童教育创造出无限可能,掀起一阵AI“带娃”热潮。连日来,记者走访南宁多家大型商场和相关企业,探访这个属于小朋友的大市场。
8月20日下午,在青秀区某大型商超家电体验点,小学三年级的然然正与某品牌AI下棋机器人酣畅对弈——兵来卒往、炮飞马跳。机械臂将棋子稳稳吸起、精准落子;少年抓耳挠腮,思索破敌之策,胜率数据在显示屏中清晰呈现。
“赢了!我通过了第二关的挑战。”兴奋之余,然然向记者分享喜悦,“这个机器人有教学模式,还有棋力闯关,和它下象棋就像‘打怪升级’,超好玩!”
“难得见他这么专注,1000多元就能给孩子请来一位象棋良师,很值!”然然母亲李女士现场下单购买了一台,她希望孩子能在互动中接触AI,在兴趣中得到成长。商超导购员介绍,这款AI下棋机器人能复盘棋局、语音互动和联机对战,线上线下皆“爆单”,好评如潮。
“疑是银河落九天,‘疑’是指我通过联想将瀑布比作银河。”李白的AI虚拟人白衫飘逸,挥手间紫烟自香炉峰袅袅升起,将古诗的解读娓娓道来……在民族大道上的一家科大讯飞门店内,二年级小学生小海点按着新款AI学习机,沉浸其中。
除了能和李白学唐诗,还有爱因斯坦教百科知识、孔子讲成语故事……“以前学习机只能播放视频,现在在AI加持下有了质的提升。”导购莫迟行介绍,这款近6000元的AI学习机能做物化生仿真实验、批改中英文作业,它就像一名真人教师,给孩子规划针对性学习方案,教学内容覆盖启蒙到高考的全学科全阶段。“目前这款产品每周都能卖3—5台。其中,二胎家长买得最多,说大宝二宝都能用,辅导作业再也不用鸡飞狗跳了。”他说。
市场的火爆催生行业新赛道。这几天,AI领域资深从业者李卓各种路演邀约和合作咨询不断,他参与研发的育儿机器人“奇多多”计划在今年9月面市——这款形似卡通小兔的产品,搭载机器视觉、语言大模型和“情绪神经”,能感知环境、回应情绪,给孩子提供“真人般陪伴”。
然而,AI在育儿过程中比重的不断加大,也引发了家长的深层思考。
“AI确实分担了压力,但女儿越来越依赖和它聊天了……”南宁市民邓凯坦言,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常躲在被子里与豆包AI长时间对话,对父母的话却爱理不理,这种情感疏离风险让他焦虑。“长此以往,孩子的现实社交能力会不会弱化,AI的各种答复是否适合未成年人的认知?万一AI推送了不合适甚至违法内容,谁来监管,如何追责?”他的问题,也是许多家长在AI育儿时代的共同困惑。
对此,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孙存昌认为,AI育儿产品虽能分担部分“带娃”工作、拓展育儿场景,但滥用易导致孩子成瘾,并且存在潜在风险:一是未经严格过滤的内容存在多维度隐患,不仅可能含脏话等语言污染,还可能夹杂错误知识或极端观点;二是过度依赖AI互动可能弱化孩子现实社交能力,固化思维模式;三是数据采集尚待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轨迹等隐私有泄露风险,这些都可能影响其健康成长。
“AI育儿很炫,亲情陪伴更暖。”孙存昌提醒,家长和教育者始终是孩子教育的最直接引导者、支持者和陪伴者。AI能提供工具性辅助,但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真实的情感联结、价值观引导和人格塑造——这些是算法无法替代的。他建议家长在善用技术的同时,始终将亲情陪伴置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