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来源:南宁市融媒体中心2025-08-15 16:59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编者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念,深刻地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破除了将两者对立起来的陈旧观念,为我们开辟出一条绿色发展的崭新道路。如今,这一理念已深深扎根,成为引领我国坚定不移迈向绿色发展之路的科学指引。值此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区内其他地市级融媒体中心组成全媒体采编团队,溯江而行,深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崇左,以邕江、柳江、漓江、冯家江、左江五条江河为经纬,以水为笔,见证“两山”理念在壮美广西的生动实践。从首府新颜到柳江之滨,从漓江碧波到北部湾畔,再到南疆绿屏,生态优势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八桂大地的绿水青山间绽放着为民、惠民、利民的幸福之花。

  即日起,南宁市融媒体中心推出“‘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大型融媒体联合报道,首篇为关注南宁母亲河邕江的专题报道《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中国绿城”南宁深植“两山”理念,以绿水青山为底蕴,打造诗意栖居幸福城市,城水相依、点绿成金、江海联动,持续擦亮“中国绿城”的生态名片,鲜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邕江奔涌的碧波,不仅滋养着绿城的生态肌理,更在八桂大地彰显着“两山”理念的磅礴伟力。记者黄维业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如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南宁以二十年如一日的笃行,在奔腾的邕江上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精密“天网”织就科技防线,24小时守护一江清流;“城水共生”重塑滨江画卷,163公里绿道串起民生幸福;“点绿成金”激活生态价值,夜游经济、滨水商圈、矿坑花园绽放蓬勃活力……南宁的治理成果生动诠释: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南宁,以“二类水入城二类水出城”的硬核成绩,在绿色转型的征程中书写亮丽篇章。邕江奔涌的碧波,不仅滋养着绿城的生态肌理,更在八桂大地彰显着“两山”理念的磅礴伟力。

  精密“天网” 清波永续的科技屏障

  清晨八时,晨光初染邕江,波光粼粼。南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监测科副科长周莉俯下身,在三津饮用水断面,将监测瓶缓缓沉入江水。29.0℃水温、7.34pH值的数据在记录本上落定……

  每个月,周莉和同事们都会在邕江取水点为母亲河“把脉问诊”,见证了邕江连续6年保持“二类水入城二类水出城”的生态传奇。瓶中的江水在晨光中折射出清辉,映照着绿城二十载治水攻坚的辉煌历程。

  在南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精密设备昼夜运转。“监测项目从最初的28项扩展到109项,如同给母亲河做全身CT。”周莉抚过实验台前的新设备感叹。监测领域已覆盖理化指标、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全谱系,形成水生态的立体“体检表”。

  监测精度跃升的背后,是“天地一体”监测网络的有力支撑。邕江上下游的5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如忠诚哨兵,24小时紧盯水体变化;全市3500余个监控点位构成神经网络,在南宁市生态环境局智慧平台上铺开。“现在,邕江水质如果出现异常,都能通过监测数据第一时间发现。”周莉说。

  这张越织越密的监测“天网”,见证了南宁水环境持续向好的坚实脚步:2019年起地表水国考断面100%达二类水质;2025年上半年跻身全国水质30强,成为省会城市“水质冠军”。

  城水共生 碧波映照的民生画卷

  监测数据在云端流淌,江畔的民生幸福指数也悄然提升。

  “一条绿带穿城过,船家儿女江中游;渔歌好比邕江水,直泻百里不停流……”晨光熹微,邕江南岸歌声悠扬。七旬疍家歌者梁碧云与伙伴唱响新编叹歌,这首昔日婚礼伴嫁老调,如今流淌着新生活的暖意。

  作为依水而生的老船民,梁碧云亲历母亲河沧桑巨变:从曾污水横流、渔船簇拥,到如今水清岸绿。疍家人随时代变迁离舟登岸,住进高楼,“开窗见绿”。她将感恩之情融入新歌:“如今清清江水造福人民,一江水养活一城人……”

  邕江穿城而过,流淌着“老南宁”的集体记忆。摄影家卢伊琳,用38年光阴定格江河嬗变,“大家从前躲着江走,现在追着江跑”。镜头聚焦的不仅是母亲河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治水人风雨兼程的奋斗足迹。

  “水清岸绿,不仅治愈了河流,更重塑了城市品格。”他感慨道。如今,百里秀美邕江宛如碧绿绸带,串起座座滨水公园,处处繁花绿树,防洪标准更从50年一遇提升至200年一遇,“中国绿城”生态宜居品质持续跃升。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百里秀美邕江。记者黄维业 摄

  江畔之变,折射治理智慧。2015年启动的“百里秀美邕江”工程,融合防洪、生态与民生。民生广场滩涂蜕变为层次分明的三级亲水空间,安全屏障、骑行绿道、贴水栈道和谐共生。

  邕江这条“大动脉”水清岸阔、生机盎然,离不开“毛细血管”——18条城市内河的治理疏通。在那考河湿地公园,睡莲吐蕊,美人蕉轻曳,昔日黑沫翻涌的臭水沟,已蝶变为绵延6公里的生态绿廊。

  “水体黑臭问题在水里,其实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三级调研员刘东介绍。南宁溯源施治那考河: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多措并举。对53个排污口实施“一口一策”精准整治,铺设11.5公里截污管线阻断污水入河;清除河底淤积、修复生态,系统激活河流自净功能……一系列举措终使那考河展现“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画卷。

  历经全流域系统治理,那考河、沙江河、朝阳溪等内河重焕“水畅河清、岸绿景美”的生机。“2021至2024年,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河段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南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事业三科科长徐修平介绍。

  守护清流,是一场生态接力。“左江、右江在南宁上游交汇,将二类水像接力棒一样交到我们手中。”南宁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农霖展开流域图:277公里水路,如同“生态考场”——流经全市人口密集区、穿越数个工业园区、接纳18条城市内河补给,而邕江始终保持二类水的清澈水质奔涌出城。

  治水成果,惠泽民生。163公里滨江绿道串起15座公园,织就“十分钟亲水圈”;250余处运动场地嵌入江岸,晨练队伍日益壮大;43.1%的绿化覆盖率厚植生态肌理。一幅人水相亲、城水共荣的画卷在邕江两岸盎然舒展。

  点绿成金 生态资源的活力转化

  生态账本累积厚度,经济转化自然水到渠成。

  夜幕下的邕江,“金穗号”游轮犁开波光,两岸璀璨楼影在江面流淌。“南宁变化真大,交通便利,环境也更美了。”越南游客阮城伦故地重游,眼前的城市夜景与滨江生态令他赞叹。这条“水上黄金线”自开通以来,已服务游客逾116万人次,创收约6000万元,并催生沿线多个繁荣夜市集群。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邕江夜游”游船驶过畅游阁附近,江岸灯光璀璨,夜色迷人。记者宋延康 摄

  江畔邕州古城·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青砖黛瓦间,老字号与新文创相映成趣。“江景治理聚拢了人气,我们这总是顾客盈门。”邕城印记民俗技艺店负责人宁春霞边指导顾客体验“点米成画”边介绍。该区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后,今年上半年客流量超734万人次,文旅收入同比增长19%。

  那考河畔正释放强劲经济活力,400多家商铺如珍珠镶嵌水岸,吸引4.9万人安居乐业。水环境的持续改善,让商户赢得客流,居民坐拥美景,形成“碧水引流—消费集聚—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治理后的水环境,正为更多沿岸商圈注入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孔庙休闲旅游区临江改造的帐篷营地、房车营地,假期单日客流破万;2024年东博会期间,邕江南岸片区推出“金狮巷夜游区”,联动餐饮、演艺与文创,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消费超1000万元;化身城市“生态会客厅”的南湖,湖畔特色餐饮、文创市集、艺术展览依水而兴;内河交汇处的南宁园博园矿坑花园,从昔日废弃矿坑蝶变为山水田园旅游新热点……一个个“滨水经济圈”活力四射,正是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鲜活写照。

  “南宁的治理已从单一治水到系统治理转化。”自治区环科院水中心原主任徐荣乐分析道,“依托整治后的生态资源,南宁市推动生态旅游、滨江经济发展,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逻辑。”

  向海图强 黄金水道的世纪交响

  邕江碧水东流,在横州市平塘江口与世纪工程激情相汇。平陆运河建设现场,50吨级挖掘机正开挖最后段航道。这条134公里的运输大动脉建成后,5000吨货轮可直抵北部湾,缩短西江入海航程560公里。

  在南宁港六景作业区,龙门吊正装卸云南玉米。“运河将重塑西南物流格局。”南宁港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生产业务中心经理林琅展示货运图谱:今年上半年吞吐量152.49万吨,运河贯通后云贵川货物将在此集聚中转,预计未来年吞吐量提升3倍以上。

两山”理念20载·壮美广西“绿”动未来 绿水穿城过 青山入画来 

南宁港六景作业区正有序装卸货物。记者黄维业 摄

  “平陆运河开通以后,邕江既要当好西江生态屏障的‘守护神’,更要成为陆海统筹的‘连接器’。”自治区政府参事黄健描绘协同愿景:作为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邕江与平陆运河相协同,可以优化航运的线路和船舶的运行管理,构成江海联运的绿色航运体系,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当平陆运河彻底打通广西出海的“黄金水道”,邕江经济带将在绿水青山的滋养中,收获更厚重的“金山银山”。

  从周莉监测瓶中的一滴清水,到梁碧云即兴而歌的粼粼江波;从昔日黑臭内河蜕变为联合国人居署推介的生态样本,到平陆运河托举的向海之梦——南宁以二十年笃行作答:守护绿水青山,终得金山银山。邕江奔涌的碧水,不仅映照南宁的生态觉醒,更在八桂大地上书写着“两山”理念的壮美诗行。

  亲历者说·绿色足迹

  ●“周周巡河”志愿服务队队员 邓志威

  作为一名巡河志愿者,我见证了那考河的蝶变。从最初只有社区人员参与巡河,到如今居民们热情加入,队伍日益壮大。一周两三次巡河,看着河水越来越清澈,水鸟越来越多,我心中那份守护家园的责任感与日俱增。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碧水,更是绿城南宁的生态未来。

  ●市民 周翠民

  清晨,在满眼绿意的江边步道上跑步;夜晚,璀璨的江景让人赏心悦目。以前哪能想到家门口就有这么美的休闲好去处?水环境治理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不仅水质清澈了,沿江的公园绿地也越来越多,设施越来越完善。这份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是我们南宁人实实在在的宜居生活。

  记者手记

  行走邕江两岸,记者深切感受到,清澈的江水已成为绿城南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深厚的幸福底色。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绿色轨迹上,矿坑花园的华丽转身、夜游航线的璀璨灯火、滨水商圈的蓬勃人气……无不是“点绿成金”的生动注脚。

  邕江之变,变在水里,更在人心。“推窗见绿、出门亲水”成为生活日常,生态文明的种子深植于城市的血脉。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这份对绿水青山的自觉守护,正是南宁“绿城”名片永不褪色的根本,也是其面向未来最宝贵的财富。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

  • 广西忻城:百香果香飘增收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