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报讯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黄静、潘锦才、王飞 文/图)“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数字桥梁’。我希望能更好地挖掘老挝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近日,作为2025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的参赛企业之一,老挝慧汐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邓良慧在赛事启动仪式现场,接受了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的专访,分享了以场景适配和生态联动推动中国—东盟AI合作的实践心得。
邓良慧在老挝深耕多年,其所在企业是首批入驻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的东盟企业之一。“中国AI企业‘走出去’,不能搞‘一刀切’,必须从当地应用场景出发,把中国技术与东盟需求精准对接。”邓良慧结合实践深入思考如何推动中国—东盟AI合作。
在具体合作路径上,邓良慧提出“三层场景适配”的思路:一是人工智能+文旅。东盟各国文旅资源丰富,在智能导览、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领域存在技术需求。借助本次联赛,其公司将联合相关部门挖掘大量文旅领域的AI应用场景,将这些场景与中国成熟的解决方案精准匹配。二是人工智能+跨境电商。其公司不仅自身参赛,还发动多家东盟企业组队参与,探索AI在跨境电商中的深度应用。目前已梳理出多个AI应用场景,希望通过联赛与中国同行交流解决方案,携手将中国供应链与东盟消费市场更高效地对接。三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随着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的增多,信息安全成为合作的重要保障。其公司计划联合东盟企业,探索AI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提升交易安全性。
邓良慧介绍,如今其公司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深化在东盟国家多领域应用,不仅构建起“企业+高校”双生态链,与中国高校共建实验室,通过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对接,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还将借力联合组队机制推动标准共建,联合东盟IT企业组成合作圈。
谈及广西发展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前景,邓良慧认为,广西区位优势显著,毗邻东盟,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等重要开放平台以及丰富的小语种资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合作提供了便利。邓良慧的实践路径也为中国—东盟开展AI合作探索了更多可能:以三大场景适配为核心,以生态链建设破解合作壁垒,依托联赛平台打通资源梗阻,通过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筑牢支撑。这种“场景为桥,生态为脉”的路径,既贴合东盟需求实际,又紧扣区域协同诉求,为中国—东盟开展AI合作,从技术对接迈向产业共赢,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也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