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百色,有这样一群退役军人,脱下军装后,依旧秉持着军人的担当,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深刻内涵。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退役军人梁洋、何东田,聆听他们见义勇为的故事 ,感受他们的热血与赤诚。
梁洋:从抗洪战士到救人英雄
本报记者 欧贤
“梁洋是谁?”“就是那名见义勇为的退伍军人呀!”今年7月初,在凌云县浩坤湖畔那一场惊险的救援行动中,第一个纵身跃入水中的德保县退役军人梁洋的名字被许多人记住。
今年47岁的梁洋,是一名参加过1998年抗洪抢险的军人,2000年退伍后在市里一家单位工作。工作期间,梁洋敢于担当,始终坚持“站好每班岗”的作风,工作成绩突出。
时间回到7月4日下午15时,在凌云县浩坤湖景区,一辆停靠在码头的私家车突然失控,从岸边滑入深水区,车内人员处于生死一线,落水声和呼救声刺破平静的湖面。就在这时,正在附近的梁洋与同伴,几乎同时捕捉到这不同寻常的异响。“不好,有一辆车落水了!”没有丝毫犹豫,梁洋的身影如离弦之箭率先跃入水中,直扑正在下沉的车辆。
危难关头,时间就是生命!梁洋和另外两名救人者迅速形成默契,将浮出水面的孩子奋力抱起,推向安全的岸边。一个、两个、三个……就在岸上众人以为救援已结束时,一声惊惶的呼喊声让所有人的心瞬间沉入湖底:“车里还有一个小孩!”尽管此时已经体力不支,梁洋还是立即下水,与同伴接力把最后一个孩子拉回岸上。在众人合力救援下,落水的4名儿童与1名大人最终全部获救。
当天,梁洋几人的事迹立即在网络热传,人们提到他的名字总会加上“英雄”的后缀。但梁洋始终保持着平常心对待一切,他说:“相信当时任何一个会游泳的人在岸边都会下去救人的。”家人知道梁洋的英勇事迹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后怕,因为家里人最清楚他的身体状况。2021年到2022年,梁洋曾经做过两次手术,医生反复叮嘱“别剧烈运动”,可救人的那一刻,他什么都顾不上了。母亲心疼梁洋说:“真没想到他救人时还有这么大的力气!”
这一次见义勇为,让大众对这个平凡英雄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采访中,梁洋讲述了自己的两则往事,学生时代救人的经历与1998年抗洪抢险的经历。讲述中,梁洋明亮而坚定的眼神让人似乎看到,那一抹毫不犹豫纵身跃入水中的身影,那一份不留遗憾的冲劲,与二十七年前大堤上那个扛着沙袋冲锋的年轻士兵,在时光的长河中重叠,这一场跨越近27年的“冲锋”,正是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精神最清晰、最有力的写照!
何东田:“只要群众有需要,我还会站出来!”
本报记者 黄艳萍
暑期来临,防汛工作进入关键期。连日来,右江区龙川镇林河村治保主任何东田在妥善处理村里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常态化开展巡河及暑期防溺水宣传。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尽管脱下军装多年,他依然保留着军人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今年4月,何东田荣获第十一届“广西见义勇为模范”称号,他3年前在巡河中成功营救5名群众的英勇事迹再次引发公众关注。“军人的本色就是出现在人民需要的地方。我希望能永葆这份担当,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当记者再次提起曾经救人的事,何东田表示,“身为村治保主任,更是一名退役军人,保护群众是我的天职。只要群众有需要,我肯定还会站出来!”
回忆起救人时惊心动魄的一幕,何东田记忆犹新。2022年5月20日13时许,何东田正在林河村水电站附近巡河,突然听到一阵阵急促的呼救声,他立即循声飞奔而去。“当时我恰好在河岸安放防溺水警示标志,听到呼救声便火速赶去,发现一辆皮卡车的车顶困着几个人。”何东田回忆道,当时暴涨的河水即将漫过车顶,在汹涌急流的冲击下,车身摇摇欲坠,车顶上的5名群众惊恐万分,拼命呼救。千钧一发之际,何东田发现岸边有一艘村民捕鱼用的小渔船,于是迅速将船拖至岸边,奋力划向被困群众。“车顶上的5个人都不识水性,因为害怕,他们甚至不敢轻易上船。”何东田回忆说,车辆落水点距河岸约30米,因船体狭小,一次仅能运送一人。他只能驾着小舟,在湍急的水流中来回穿梭五趟,大约花了20分钟,终于将全部受困群众安全转移至岸上。成功营救后,何东田默默将渔船归还原处,随即又投入到日常的巡河工作中。“我家就在河边,熟悉水性。当时情况危急,根本没时间多想,唯一的念头就是尽快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何东田说。
如今退伍多年,何东田早已将部队养成的责任担当精神深深融入工作生活当中。对他而言,“军人”二字绝非过去式。“无论何时,只要群众有危难,挺身而出才对得起当年穿的那身军装。”何东田说,脱下军装后,守护一方水土与乡亲安宁,同样是他应该坚守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