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广西梧州六堡镇黑石山茶厂采茶炒茶体验区里,茶香弥漫,制茶师傅正在对茶叶进行加工,在滚烫的锅中用手将茶叶向上翻动并均匀摊开。7月28日,“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大型行进式采风团驱车沿着国道355线走进六堡镇,探索感受六堡茶的故事。
六堡茶原产自广西梧州苍梧县六堡镇,滋味醇厚、饮后回甘,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可消暑化湿、润肠养胃。
(六堡茶全品类展示)
2020年,国道355线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从苍梧县梨埠镇附近开始,经六堡镇、狮寨镇,终于昭平县马江镇,是如今茶农卖茶的重要通道。
(六堡镇景色 广西日报社供图)
而在此之前,群山环抱的六堡茶曾因“山路十八弯”藏在深闺——28公里老旧山路、200余处急弯,长期面临运输成本高、销路受限的困境。清朝时期,六堡镇产出的优质茶叶,只能从六堡镇合口街码头装小船,经梨埠镇换大木船,进入贺江,再经封川江口,进入西江之后再经都城装卸到大船中,运送到广州,再销往南洋和世界各地。这条运输茶叶的水运之路也称为“茶船古道”,是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运茶叶通道。
(传统竹排运输茶叶的场景展示)
“为彻底破解交通桎梏,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科学谋划、精心组织,高标准推进了国道355线梨马路建设,彻底解决了六堡茶等特色农产品的运输难题,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使‘好茶’真正能够卖出‘好价钱’。”桂东公路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张凯表示。
公路不仅是运输线,更是串起美景的旅游线。这条串联起苍梧县梨埠镇、六堡镇与贺州马江镇的“茶香公路”,不仅将茶农运茶时间缩短1.5小时,更以“融路于景”的设计串联起茶园、瀑布与古码头,让游客在车程中即可沉浸式感受“茶在山中、路在景中”的意境。苍梧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邱光耀说:“苍昭高速也预计在今年年底通车,届时游客和茶商能更加快速直达六堡镇,将为六堡镇周边区域的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对外通道,进一步提高区域通达性。”
公路延伸之处,产业生机勃发。数据显示,2024年六堡茶生态旅游区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全镇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54%。依托公路的建成,六堡镇着手打造以“交通+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在黑石山茶厂,茶厂不止设有采茶炒茶体验区,还开办旅游客栈、研学点,游客即可在茶厂里得到品茶、制茶、赏美景等一站式体验。厂长倪超帆说:“茶厂采用茶旅融合的运营模式,除了设置采茶炒茶体验区外,现在还增加了研学和餐饮这两个新项目,今年暑假以来已经接待了6个团队。”茶产业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引擎。2024年,苍梧县茶园面积达20.5万亩,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51家茶企、293家合作社带动6.5万人就业,助力2.1万农户增收。
(制茶师傅正在对茶叶进行干燥处理)
如今,“梧州六堡茶”以49.73亿元品牌价值跻身全国茶品牌前20。从山间小道到康庄大道,国道355线不仅改写了六堡镇的交通版图,更助力六堡镇以“交通+产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让这片土地上的茶香飘得更远、文旅名片擦得更亮。(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龙邦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