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前不久,在广西百色市田东县作登瑶族乡中心小学,国家级非遗瑶族金锣舞精彩呈现,600余名师生沉浸式体验其魅力,这是田东县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写照。
如何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田东县发挥“中国民间文艺之乡”优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润泽城乡群众。
阵地下沉:构建“乡村大舞台”,点亮群众文化生活
田东县探索文化阵地下沉,构建“乡村大舞台”。10个乡镇每年举办“一镇一节”节庆活动,如朔良镇“百灵歌圩节”、义圩镇“七里彩调节”、作登瑶族乡“布努节”等,成为群众期盼的文化盛事。活动内容丰富,有非遗展示教学、文艺表演、民俗体育赛事和特色美食展示,让群众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为让更多群众参与,田东县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线上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成果、征集短视频;线下举办迎春联欢晚会等系列活动,并依托“三下乡”活动,打造“群众点单,政府接单”模式,将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传承创新: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守护文化根脉
田东县推动非遗进校园,邀请传承人授课,11个非遗传承基地培养出300余名“小小传承人”,其作品在校园展览并入驻文创区。
该县出台相关意见,加强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全县有30处红色革命遗址,部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85项非遗项目,23名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传承人,建成多个非遗传承基地。
田东县成立传统文化传承志愿小分队,如义圩镇“绣娘”小分队将民族团结元素融入刺绣,平马镇“师公戏”小分队创作贴近生活的作品。同时,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田东率先出台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规划旅游线路,2024年红色旅游接待游客超482.21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
移风易俗:文化滋养心灵,文明进步澎湃持久
田东县将移风易俗融入文化活动,以文化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三个文化”建设,创新活动载体,在“一镇一节”上,山歌手和快板说唱者将移风易俗内容编入词曲进行宣传。还借助广播系统和新媒体栏目,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减轻群众人情负担,提升幸福指数。
围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田东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2025年,罗连草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和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祥周镇模范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送”“种”并举:群众成为舞台主角,内生动能澎湃
田东县将“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培育基层文化生力军。2024年起实施“文化种子培育计划”,每年培训800余名文艺骨干,带动形成247支民间文艺团队。瑶族山歌传承人阮世伯开设“山歌课堂”,2025年春节带领学员登上县春晚舞台,相关视频点击量超46.5万人次。
田东县文化广场“百姓大舞台”是城乡文化交融主阵地。2024年新春“想炫你就来”活动,60%参演节目来自基层团队,吸引众多线下线上观众。祥周镇仑圩村“恒乐社”将邕剧搬上南宁剧场。田东县实现从“政府送戏”到“群众唱戏”再到“百姓进城献艺”的跃升,形成良性文化生态格局。
如今的田东县,文化活动丰富,传承创新成果显著,文明之花绽放。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周章师 李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