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7-27 11:20

  当传统扎染技艺遇上青年创新思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7月12日至17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丹山靛韵·非遗薪传”实践团深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通过“非遗学习+创新设计+直播推广”的全链条实践,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团首站走进非遗博物馆,探寻蓝靛染艺背后的文化基因。在非遗博物馆,队员们发现扎染纹样与青花瓷纹异曲同工,猴鼓舞节奏与壮族铜鼓文化共鸣。从靛蓝染料的“一锅靛蓝煮春秋”到纹样中“太阳纹映照着各族对光明的共同向往”,师生们梳理出扎染技艺与瑶族迁徙史、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深层关联。“这些技艺印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原来扎染不只是瑶族的‘独美’,更是各民族共赏自然、敬畏生命的共同表达!”队员们感慨道。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队员们到非遗博物馆学习扎染文化历史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队员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跳猴鼓舞

  实践团走进国家级瑶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何金秀的农家小院,向她学习靛蓝扎染的技艺。何金秀耐心向队员们讲述扎结、浸染、拆线的全过程,大家第一次发现,原来一朵花的蓝、一片叶的青,都藏在绳结与染缸的秘密里。

  传统村落,石阶曲径、木楼错落,民族风情自巷陌间漫溢。在青瓦白墙的村道旁,实践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扎染服饰秀。队员们身着亲手染制的靛蓝纹样服饰,缓步成列,衣角翻飞似流动的云霞,让寻常巷陌瞬间化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流动秀场。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非遗传承人教授队员们制作扎染作品

广西建院学子“三下乡”:以非遗实践服务乡村振兴

队员与非遗传承人共同完成的扎染作品

  实践团充分发挥信息工程专业优势,让非遗技艺从“文化符号”变成“发展动能”。队员们与何金秀一道,对太阳纹、云纹等民族共通纹样进行数字化整理,建立纹样数据库;开发文创产品,设计帆布包、服饰等现代扎染作品;在非遗扎染手工坊搭建云上课堂,直播讲解扎染技艺和民族团结故事,首场获2万余点赞。“直播课把蓝白布的故事讲到了网友心坎里,让非遗真正活了起来。这份用心就是推动乡村振兴最鲜活的青春力量!”怀里村第一书记说。

  活动尾声,实践团与当地共建“非遗扎染实践研学基地”,未来将持续推进“非遗技艺传承+文创产品开发+电商助农实践”。“这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团队负责人表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朱秋燕 韦杏霖)

[ 责编:张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

  • 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京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考验瞬间爆发力的短跑,而是需要长期持久力的马拉松。 在课程体系搭建上,北航实验学校打造了“五级阶梯式”科技创新人才贯通培养课程群,实现从基础普及到进阶的无缝衔接。
2025-11-11 10:00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部署。
2025-11-11 09:50
11月9日,国航C919重飞“两航起义”航线主题航班从香港飞抵天津,重温76年前“两航起义”的北飞航程,致敬“两航起义”爱国壮举。“两航”后代陈绍曾介绍,76年前,“两航起义”飞行员从香港驾驶12架飞机飞抵北京、天津,建设新中国民航事业。
2025-11-10 10:10
“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研究人员在一种常用药物的生产流程中意外发现一种很有前景的强效抗生素,能够杀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超级细菌”。
2025-11-10 10:09
11月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闭幕。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用“聚焦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关注创新发展热点议题”“不断擦亮峰会品牌”“持续贡献智慧力量”概括了本届峰会的特点。
2025-11-10 10:08
使用供暖设备有哪些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2025-11-10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