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12日—18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新思润边疆·丹青绘振兴”实践团一行30余人,深入靖西市禄峒镇大史村等地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过程中,实践团引领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深入禄峒镇大史村等多个村屯座谈交流,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形成校地党建共建长效机制;由学生党员担任大史村村“两委”助理,协助开展资料整理、入户等相关工作;多个专业师生党员、学生融通协作,利用乡村“实践场域”,开展“小而美”的美化改造工程,形成“设计、施工、美化”全流程实践闭环。
实践团结合乡村实际需求与专业特长,在大史村精准开展现场测绘、乡村规划及村容村貌墙绘美化工作。
针对大史村提升村容村貌的需求,实践团拟定一份村文化广场升级改造设计方案,打造一个既具地域特色又充满现代活力的公共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墙绘作品以“乡村振兴 和美大史”为主题,融合当地优质稻米、烟叶种植等产业元素,强调自然、人文与乡村的连接,以艺术笔触点亮乡村。
活动期间,实践团围绕“两山理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与赓续红色基因等内容,深入群众、走到田间地头开展多场理论宣讲,通过生动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理论宣讲带着“烟火气”在群众中走深走实;师生团队前往百色起义纪念馆、靖西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聆听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在巩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主动作为。
结合禄峒镇大史村、怀利村等实际情况,实践团联合禄峒镇团委精心打造乡村儿童暑期公益课堂。课程由建筑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师生党员及志愿者策划,以农耕文化为主线,融合思政教育、美育熏陶、劳动实践、植物科普等内容,并组织“写好中国字、讲好中国故事、读好书、绘美画、学农耕文化”等系列活动。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通讯员 韦诗诗 陈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