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团委16名师生组成“工商青年寻党史,红色记忆我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由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刘云带队,赴崇左市宁明县桐棉镇板烂村,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边界线上,把青春写在祖国南疆。
一堂“爱国主义教育”
在村委的会议室内,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团课在晨光中开讲。桐棉镇党总支副书记、两次参战的老兵黄雄新担任主讲,他将同学们带到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家国情怀深深镌刻在青年心底。
随后,全体实践团师生与镇村干部、守边群众一同移步至村委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伴随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师生们高唱国歌,面向国旗庄严敬礼,铿锵的歌声回荡在边境的山谷间。这一刻,红色基因与青春脉搏同频共振,南疆热土与强国梦想紧紧相连。
一次“重走红色足迹”
实践团从板烂村委出发,沿着昔日边防巡逻路线徒步6公里至1269界碑及战斗遗址。烈日下,师生们用脚步丈量边关热土,用汗水体悟戍边艰辛。
抵达界碑后,师生们肃穆列队,仔细拂去碑体尘泥,以指尖感受国境界标的温度;随后,他们手持朱笔,蘸取鲜红颜料,屏息凝神地为“中国”二字和编号一笔一画描红添色。阳光下,新漆熠熠生辉,如同跳动的赤子之心,在祖国南疆边境,刻下工商青年最鲜艳的誓言。
一场“追溯红色记忆”
在480高地战斗遗址前,全体成员庄严肃立、默哀献花,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
一场“直播传韵助乡兴”
依托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优势,实践与板烂村委共建“板烂甄选”助农直播间。师生们轮番上阵,推介本地蜂蜜、八角等特色农产品,单场直播吸引在线观看400多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云端”动能。大学生们还面向村民开展电商技能培训,手把手教授短视频拍摄、网店开设技巧,助力边境土特产“出山入海”。
一轮“国家安全教育宣传”
受村委委托,实践团走村入户发放《国家安全便民手册》宣传折页500余份,队员们“打开手册讲案例”,师生与守边员搭起“流动微课堂”,面对面为边民普及国防法规、反走私、反电诈等知识,手把手教边民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一道由群众织就的“钢铁长城”正在南疆边境悄然延伸。
短短7天,工商青年用“走、听、讲、播、宣”五位一体的立体实践,用脚步丈量南疆热土,用专业赋能乡村振兴,用真情守护红色根脉,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纷纷表示,将牢记“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铮铮誓言,把在板烂村的所学、所思、所悟化作奋进动力,持续为边境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尹丽 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