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人工智能+”本土化赋能“广西集成”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以“人工智能+”本土化赋能“广西集成”

来源:广西日报2025-07-25 14:24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谁能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经济发展机遇,谁就把准了时代脉搏。广西提出“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发挥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作用,加强与东盟各国的人工智能合作,以建设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强调“协力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今年7月17日,《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正式发布,提出下一步优化发展具体建议。准确把握“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发展路径中的“广西集成”关键问题,对加快推动广西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广西集成”的关键问题

  广西的传统制造业拥有较强实力,但也面临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竞争力薄弱的现实困境。今年4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3位,在人工智能企业实力、创新能力和产业潜力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广西集成”企业需求待释放。广西的传统制造业优势集中,但“人工智能+”集成发展的技术需求有待释放、产业升级动力不足。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区域竞争力研究报告》,广西本土人工智能产业多为中小企业,受区域集聚效应和投资马太效应影响较大,亟待领军企业整合人工智能赋能,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破局。

  “广西集成”算力规模待提升。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广西的算力规模低于第二梯队,算力效率、网络性能与排名靠前的河北、广东、上海等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广西集成”数据市场待完善。世界范围内对数据权属界定尚未达成共识。数据市场治理尚不成熟,数据市场制度体系化、法治化程度、市场监管落地化程度不高,数据综合性监管体系不健全。广西虽建立了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但也面临数据跨境共享流通困难等问题。

  “广西集成”路网潜力待发挥。路网建设迟缓,一定程度上阻碍广西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广西仍需与周边省份互通协调省界段高速公路建设。铁路货运和港口综合竞争力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枢纽的定位仍不匹配,北部湾港口吞吐量已稳居全国前十,但港口铁路专用线覆盖不足,导致集疏运体系尚薄弱。内河航道等级偏低,干支流联动不足。

  “广西集成”技术服务待开发。今年5月20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双方明确了在数字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拓展互利合作。这意味着东盟国家对我国新兴数字产业的需求将持续扩大。东盟已连续25年保持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广西对东盟的出口仍以机电产品、农产品加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距离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目标尚有差距。

  对此,广西应集中现有优势,通过“人工智能+”本土化解决方案,聚焦差异化赛道,提升区域产业链位势,实现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高效对接。

  “人工智能+”本土化解决方案

  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自由贸易与开放合作的规划目标,广西应围绕“人工智能+”核心要素和本土化产业升级需求,率先建设集算力中心、定制化算法服务、数据规范、智能路网、跨境服务平台为一体的保障性设施,为推动广西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景解决方案。

  以需求为根本,推进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升级。以政策引导探索“人工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路径,激发广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特色产业标准化扩大等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开发垂直领域的“人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抢占差异化市场先机。依据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积极参与制定、争取贸易开放优惠政策,制定区内“人工智能+”扶持政策。以政策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激发优势企业主动寻求技术赋能,打造行业领军者,带动人工智能中小企业成长,形成本土“人工智能+”的规模化效应。

  以算力为基石,搭建广西“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建设智能化供应链数据中心和智慧交易枢纽,提升算力服务硬实力。依靠在建算力中心建设中国—东盟数据标注联合中心、智能物流信息网络等数据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数据服务枢纽。同时,与数据服务平台联网搭建“人工智能+路网”体系。发挥广西沿海沿江沿边优势,建设陆海空立体化交通路网,并接入供应链数据中心,建成集贸易数据与货物集散为一体的智慧贸易—物流平台,将广西建设成为连接国内外贸易的智慧化交易枢纽中心,支撑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以算法为核心,孵化广西“人工智能+”本土方案。以“人工智能+”激活广西本土企业的创新力与发展潜力,打造人工智能高融合产业生态。针对广西产业特点和升级需求,深耕“人工智能+”本土化升级方案,孵化差异化“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提升本土企业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引进北上广等地区成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式,攻关适用本土产业发展的专用大模型实现技术整合,带动高校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下沉本土产业需求,提供深层次、定制化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服务。

  以数据为关键,制定广西“人工智能+”行业规范。保障数据安全可靠,服务“人工智能+”行动开展。积极参与国际数据标准制定,增强我国在关键技术及其行业中的国际话语权。促进中国—东盟在关键技术标准、合格评定中的互认,便利智能技术的联合研发与服务出口。结合广西产业特色,制定区内数据规范、公共数据主权及使用规范细则。

  以开放为导向,服务广西“人工智能+”开放合作。聚焦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重点发展领域,广西应整合“人工智能+服务”的跨境合作解决方案,赋能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针对东盟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打造“人工智能+服务”跨境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跨境中小微企业合作、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及出口、跨境电商与电子支付、特色智能服务出口等新兴数字产业,拓宽广西在新兴产业的对外贸易渠道。(作者:王文敬,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精彩剪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