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七月的田东,芒果香气漫溢,右江河畔歌声悠扬。“共产党领导真正确,工农群众拥护真正多……”百谷村红军歌曲合唱团的红歌传唱声,与岸边摇曳的芒果树影相映,勾勒出这片土地的红色底色与生机活力。
回溯过往,红七军革命队伍曾在田东二牙码头登陆,点燃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星火,书写了百色起义的壮阔篇章。如今,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等48处革命遗址静立河畔,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如信仰之灯照亮新时代的前行路。
作为右江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田东县红色资源富集。为守护这些精神财富,当地率先出台《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组建专班全面普查红色资源,摸清“家底”后,规划完善“红带蓝带绿”旅游线路。一系列保护开发举措相继落地:革命博物馆改扩建、烈士陵园改造……一批濒临损毁的遗址重焕生机,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条例就像‘安全锁’,让修缮开发有章可循。”当地纪念馆工作人员说。在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中,田东县创新打造“挺进右江”“运枪小道”等4条现场研学线路,以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为核心,串联二牙码头、那恒村革命史馆等红色地标,形成辐射平马镇、思林镇的旅游环线。参与“运枪小道”研学的学员感慨:“小道又窄又陡,扛枪行军的先辈们太不容易,如今的好日子来之不易。”
红色文化也走进了校园课堂。田东县第一小学的学生在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上“开学第一课”,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他们穿越到烽火年代。当地中小学依托革命旧址开展现场教学,组织参观红色场馆、聆听革命故事,让师生在沉浸式体验中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已结出硕果。2025年一季度,田东接待游客98.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9亿元。红色旅游的火热不仅带动了周边景区、农家乐的发展,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田东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耕红色资源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创新传承形式,让红色记忆在芒乡红城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地方发展凝聚精神动力。(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仕兴 通讯员 周章师 李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