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
机器人造机器人、数字员工、智慧饲养、隔空绘画、人机协作……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拓展,不禁令人感叹“AI真的近了”
“人工智能+”,打开新生活
4个智能体就能搭建起一个公司团队,倒杯茶的工夫,数字员工就能筛完100多份求职简历;
数字车间里,机器狗快速穿梭,采用智能调度算法,车间送样效率提升50%;
控制系统融合独特算法,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体验;
实时感应犊牛喝奶,AI智能辅助饲养员管理牧场,产奶效率提升数倍……
新赛道、新场景中,人工智能展现出源源不断的向“新”力。连日来,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探访南京、宁波、杭州等地,触摸AI发展新脉动,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人工智能发展的魅力。
用机器人造机器人
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斯顿)的机器人生产车间里,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场景蔚为壮观。重载机器人和装配机器人相互配合,10来分钟的机械运作后,一台机器人底座就可以完成组装下线。
“这是国内首条实现‘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化生产线,能够自主生产90多款机器人。”埃斯顿学院副总监李明立告诉记者。
在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在进行跑合测试。
这些经过跑合测试的机器人,将从埃斯顿的智能车间走出,被送往全国各地的汽车装备、锂电池以及光伏等产业的智能工厂中,开启它们作为“智能工人”的新身份。
在埃斯顿的一楼展示大厅,AI体验官目睹了众多该公司的创新成果:国内首台高防护压铸机器人、全球独创智能折弯专用机器人,以及全球唯一光伏行业专用高速机器人等。
“埃斯顿是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链主企业,我们将继续在项目建设、产品研发、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埃斯顿围绕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热点拓展延伸。”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
目前,埃斯顿已完全自主掌握机器人控制器、操作系统及伺服系统三大核心技术,机器人核心部件的自主化率高达90%以上。
“埃斯顿一直看好广西连接东盟的战略地位,与广西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李明立透露,公司正积极评估在广西设立区域服务与展示中心,以强化本地化支持和供应链能力,辐射西南地区及东盟市场。
机器人高度智能化,人力是否会被代替?埃斯顿学院副总监李明立认为机器人已在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中替代人工完成搬运等工作。未来,具身智能或人形机器人将进一步替代人工从事精细化操作,工厂中机器人身影会更常见。但基于大数据和大模型的 AI,要在审美等能力上超越人类,仍需长期突破。
一句话完成工作成为可能
拥有一个“实在Agent智能体”或者数字员工,它能帮你做什么?
假如你想招聘员工,你只要告诉它:“请帮我到BOSS直聘网站筛选两个见习前端工程师。”
电脑里的Agent智能体就会自动登录BOSS直聘的职位管理网页,自动识别你要招聘的岗位要求及筛选条件,然后调用大模型分析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如果符合,它会自动发起沟通邀请,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
如果你想让它在上交所网站下载一家公司的年报时,Agent智能体就能自动找到上交所网站,并在年报搜索框自动输入该公司的股票代码,找到年报并下载。
当然,你也可以用一句话让它买咖啡、订机票、制订旅游计划等。
年初爆火的Manus(一款通用型智能体产品),点燃了人们对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也称智能体)的热情。
实际上,在杭州南湖未来科学园,准AI独角兽企业浙江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发布了全球首款通用智能体产品——实在Agent,并已经在4000多家公司“上岗”:在企业协助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为制造业车间采集生产数据、帮银行核对账目、为电商平台调配库存……你只需在“实在Agent智能体”上输入指令,它就能自动使用各种电脑软件完成工作,实现高效智能办公。
“未来键盘和鼠标都会消失,你只需说话,AI会完成一切。”实在智能CEO孙林君认为。
目前,实在智能已与广西电信旗下子公司广西信产、国控广西等50余家广西企业及政府单位开展紧密合作,覆盖通信、医药、制造业等领域,提供智能体数字员工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流程自动化、运营效率提升。
养牛牧场里的科技感
位于杭州湾畔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宁波市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八牧场5000头荷斯坦奶牛正在数字化畜牧场享受着大数据“饲养”的舒适和贴心。
“怎么知道犊牛要喝多少奶?”“喝得少了不长个儿怎么办?”……面对一连串的提问,该牧场常务副场长吴振华带领AI体验官们化身科技饲养员,走进犊牛舍饲养站,一探究竟。
与传统饲养完全不同,这里处处洋溢着“科技感”和“未来感”:先进设备能精准识别每头犊牛的电子耳标,为其提供恰到好处的奶量;能记忆它们的吸奶节奏与速度,调节适宜的奶流量;能自动记录喝奶量、时间及次数,并根据相关参数评估其健康状况……
“这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有效降低了犊牛腹泻、肺炎等疾病的发病率,更确保了牛奶的纯净与新鲜。”吴振华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只需在全自动流水线控制屏上设定好参数,并倒入专用奶粉,牧场就能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
得益于智慧养牛系统的运用,第十八牧场从以前200头犊牛需要6个人饲养,如今400头犊牛仅需两个人就能完成,工作效率提升数倍。“广西是全国最大的水牛奶主产区,可借鉴宁波经验,构建‘良种+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体系,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和关键技术攻关,加速全产业链数字化融合,助力产业变革。”吴振华建议。
“AI+文旅”擦出新火花
秒变动漫脸、隔空绘画成像、拍摄莫奈风照片……在南京投石科技有限公司的光影艺术馆,记者沉浸式打卡人工智能应用及人机交互技术。
在梵高写真馆,站在屏幕前,一张现场真人拍摄的照片几分钟就变成了法国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满满的法国风。大数据的分秒级运算能力,令人连连称奇。
南京投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李晔介绍,该项技术由投石科技与南京大学联合研发,通过“气韵再生”AI绘画大模型实时生成,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各大景区、展览馆等公共场所。
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AI+文旅不断擦出新火花。
杭州大丰科技体验中心内,央视同款的304块“会跳舞”的舞台成功吸引AI体验官的注意。公司自主研发的DAFENG STACON智能控制系统以算法、协议、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赋能舞台,只需输入相关参数便可一键生成舞美特效,让舞台在数字大脑的思考中跳动起来。
在大丰科技体验中心,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与数字人互动,沉浸式体验演艺装备。
“我们参与了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漓江大剧院等项目,引入了可与欧美比肩的舞台设备与工艺技术。”大丰实业品牌与市场部相关负责人曾泽翔表示,公司希望利用东博会平台,充分展示在文体旅产业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加强与东盟国家企业、政府机构的交流合作。
7月3日,广西云-广西日报AI体验官走访了位于浙江余姚市的大丰实业展厅,现场重点展示了多款智能创新型座椅产品,这些座椅兼具可折叠伸展、重型可移动等特点,有效提升了场馆空间的利用效率。
AI体验官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广西多个景区以及文旅企业正在加速转型,布局和深耕智慧文旅新赛道。专家认为,未来3—5年将是AI重塑文旅产业格局的关键窗口期。
AI体验官·广西新机遇
■南京埃斯顿学院副总监 李明立
埃斯顿非常重视广西作为中国连接东盟及其他新兴工业基地的战略地位,正在积极评估在广西设立区域服务与展示中心,以强化本地化支持和供应链能力,辐射西南及东盟市场。同时,埃斯顿将协同广西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探索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合作,提供工业机器人及智能产线技术,助力东盟制造业升级。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 于晓飞
广西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产业基础,有应用需要,也有面向东盟的广阔空间。要聚焦民生痛点、产业痛点和城市痛点,开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系统性布局,组建企业家(专家)智库,共同探索立足广西、链接全国、面向东盟的应用场景,以具体的场景应用驱动优质企业、技术、人才团队到广西做应用示范集成。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 洪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多个景区及文旅企业正在加速转型,布局和深耕智慧文旅新赛道。“AI+文旅”前景广阔,广西文旅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AI应用场景,避免盲目跟风,关注用户体验,将AI技术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文旅品牌。
AI体验官·城市方法论
南京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南京发展人工智能的态度,那应该是“实”。我们走访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创新是场马拉松,不能急功近利。”
企业步子实。机器人头部企业埃斯顿,早期从事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在这些领域站稳脚跟后,才切入机器人赛道。在南京,像这样稳扎稳打、顺势而为的企业,并不少见。如今,它们能成为行业翘楚,离不开对主业的坚守,更离不开在长期积累上的持续创新。
政府政策实。“南京的政策很务实。”这是不少受访企业的评价。比如,当地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有的研发芯片,有的制造终端设备,各区产业侧重不同,配套政策和项目支持也不同。再比如,从2010年发展七大产业,到2017年建设“4+4+1”产业体系,再到如今健全“4266”产业体系,南京产业发展大方向多年不变、目标如一。
当前,南京提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之城”。实践证明,对人工智能和产业发展而言,脚踏实地才能登高望远。
杭州
面对快速演进迭代的新技术新领域,政策支持对人工智能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杭州采访,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当地真招实策赋能产业应用。
自2023年起,杭州市每年设立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今年还正式上线杭州市算力资源调度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从算力到模型、推理的一系列工具和服务。
真金白银解锁AI密码。为给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杭州市国资部门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目标规模千亿元的“杭州科创基金”,累计投资约400个“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投资总金额近50亿元。
为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日前杭州市出台20条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发展的具体政策,安排4年总额10亿元的算力券,叠加智能券政策,全力支持企业降低算力模型服务采购成本。据悉,这是该市连续3年迭代升级人工智能支持政策。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透过杭州的生动探索,可以窥见人工智能更加广阔的未来。
报纸版面截图。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链接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