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书里黄文秀走进学生心里——南宁市各初中以课文《青春之光》教学育新人促成长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让书里黄文秀走进学生心里——南宁市各初中以课文《青春之光》教学育新人促成长

来源:南宁日报2025-05-29 19:53

  “在百坭村人心里,这个大山的女儿从未离开。路灯的光洞穿了山村暗夜,正如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2025年的夏日里,南宁市各初中校园传出了莘莘学子朗诵课文《青春之光》的响亮声音。

  黄文秀,一位来自广西大山的杰出青年代表,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荣获“七一勋章”“时代楷模”“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她以生命践行了当初立下的铿锵誓言,成为新时代青年的榜样。

  由作家祝红蕾撰写的文章《青春之光》,生动讲述了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故乡,毅然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百坭村这片热土上奋斗、奉献,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走上幸福致富路的历程。2024年9月,该文被编入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并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启用。今年5月,课文《青春之光》首次走进南宁市中学语文课堂。

  让我们跟随邕城师生的脚步,走进不同学校的课堂现场,感受实践性教学探索成果,见证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真切感知黄文秀的光辉形象如何从书页深入学生的心里。

  追寻“光”的轨迹

  从AI课堂到百坭村实地

  “文秀是一束光,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反射光的镜子,甚至成为新的光源。”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师利世璘道出了众多语文教师的心声,并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追寻“光”的轨迹。

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开展《青春之光》课堂教学。记者 覃雨轩摄

  利世璘运用VR、AI等技术创造情境,为学生构建立体的认知体系,打通情感共鸣的“最后一公里”。5月8日,利世璘轻触屏幕,黄文秀“云纪念馆”就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带着补充“人物生平厅”材料的任务,通过阅读课文学习黄文秀的生平事迹、记录关键事件,深入思考黄文秀思想品质的精神内涵。

  “文秀姐姐,当遇到困难时,您会怎么做?”输入这一问题后,AI技术的运用使黄文秀通过虚拟形象“复活”了,此时教室里响起一片惊叹声。

  “黄文秀”认真回答:“学习就像长征,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切实的行动,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虚实交融的新颖课堂设计,给听课教师韦婧留下了深刻印象。“AI技术的运用让课本中的人物变得可触可感,让我们对黄文秀形象的感知更直观、更真切。”韦婧说。

  追“光”的脚步,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5月17日,南宁市北湖北路学校46名师生走进黄文秀工作过的百坭村旧村部,办公室里褪色的扶贫地图、磨损的办公桌椅、写满计划的笔记本,让课本中的文字瞬间鲜活起来。

南宁市北湖北路学校师生在百坭村旧村部广场上现场课。记者 李洋摄

  现场课上,教师蓝欣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黄文秀的精神,畅谈学习课文和实地参观的感受。“她真的用双脚丈量过每一寸山路。”学生李泽铭观看黄文秀的纪录片后,想起了玻璃展柜里的那双褪色迷彩鞋,“课文里描写的文秀姐姐是那么可亲可敬,而就在这里,我找到了更真实的答案。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是我学习的榜样。”

  “通过走访黄文秀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感悟黄文秀的精神,向时代楷模学习,树立远大志向,争做时代新人。”蓝欣说。

  解读“光”的寓意

  从文本挖掘到沉浸式学习

  教育不是瞬间的震撼,而是持续的启迪。

  南宁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新民校区教师罗婧婕在备课中反复推敲《青春之光》中对黄文秀的刻画。

  5月16日的课堂上,罗婧婕引导学生对“变”与“不变”的思考贯穿始终:百坭村从泥泞土路到屯屯通硬化路的蜕变;村民从“女娃娃能干什么”的质疑到“仿佛她还在一样”的追念;黄文秀从爱穿高跟鞋到时常脚踩水靴的角色转换……

南宁市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新民校区开展《青春之光》课堂教学。记者李洋 摄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文本、挖掘细节,通过朴实的语言沉浸式感受黄文秀的内心世界。课堂上,学生尝试还原黄文秀多次被村民“请”出家门的场景,感受黄文秀当时的心境,进一步拉近情感距离。当电子屏幕出现黄文秀生前发送“我被洪水困住了”这句话的聊天记录截图时,教室里的气氛异常凝重,每个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焦急的神色。

  此刻,黄文秀从课本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最打动我的细节是文秀姐姐每天不辞辛劳地帮助群众。虽然非常辛苦,但她在日记里依然记下了‘心里很快乐’的内心独白。”学生孙浩宸说。

  启迪不仅源于课文里的一字一句,还来自沉浸式学习。5月16日,南宁市青秀区荔英中学七年级师生编排课本剧《青春之光》,将课文里的情节、细节还原在舞台上。

南宁市青秀区荔英中学七年级师生编排课本剧《青春之光》。梁丁元摄

  “闺女,咱这穷山沟,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没指望能变好咯……”在“村委会”门口,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着朴素衣服、背着旧帆布包、随身携带笔记本的年轻女孩遭到了“村民”的质疑,她正是由该校七年级(10)班学生周小奕扮演的主角——黄文秀。课本剧设计了“失败的阴影”“深夜的灯光”“甜蜜的收获”“永恒的承诺”四幕剧情,展现了黄文秀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谈发展的场景,体现了黄文秀的智慧、勇气和担当。

  教师韦华孜表示,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真切地感受黄文秀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艰辛历程,对黄文秀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通过参加本次课本剧的演绎,我明白了青春不只是追求诗和远方,更要有责任和担当。”学生韦嘉鑫说。

  相信“光”的力量

  从“内心感动”到“付诸行动”

  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

  许多中学生是听着黄文秀的故事成长的,《青春之光》让黄文秀的形象不再只是平面的文字,而是心中可触摸、可追随、可践行的精神坐标。

  5月8日,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教育集团建政校区竹塘教学点,一场追“光”活动正在进行。教师邝洁燕以“光”为主线,带领同学们绘制黄文秀的扶贫足迹图,圈出课文中对黄文秀的描写,认真鉴赏,找寻“光”的成色,探析“光”的品性,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光’”。

  学生根据感受仿写句子,将作品汇成一首对黄文秀的赞歌。看着学生的深情诗作,邝洁燕感慨道:“当孩子们开始用文字丈量精神的高度,教育便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

  学生邵雅婷说:“我明白了这不只是属于黄文秀的青春之光,更是属于千千万万个走向大山、走向未来,为国家作出贡献的‘青春之我’的一束光。”

  5月9日,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东葛校区教师曹浩隽通过营造真实情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她设计了传承黄文秀先进事迹展览任务,分为“百坭巨变乡村振兴”“芳华丹心 秀美人生”“扶贫日记 挺膺担当”三大板块,邀请学生化身宣讲员,以自己的认知和理解讲好黄文秀的故事。

  曹浩隽还以黄文秀的日记为切入点,展现她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走进黄文秀的内心世界。

  “文秀姐姐说的‘长征’是什么?我认为,长征就是用尽全身力量,脚踏实地走出一条过程艰辛却通向希望的道路。”学生陶晓烨说,在黄文秀力量的感召下,她要坚定地走出自己的长征路,成为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青年。

  “我想给山区孩子寄课外书”“假期要去社区做志愿者”“每天早上我要提前15分钟到教室打扫卫生”……在课程的尾声,曹浩隽把学生写下的感受做成心愿贴,因为“黄文秀的精神的传承,就藏在孩子们具体的行动里”。

  ……

  类似的教学情景,从5月上旬开始,已经在南宁市各初中轮番呈现。截至5月下旬,南宁市各初中已基本完成《青春之光》的教学任务。

  “这既是一堂平常的语文课,也是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少年成为追光者。相信学子们在黄文秀的青春之光照耀下,将志存高远、勇于担当,用责任、奉献定义最美的青春。”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杰说。

  追光的故事没有终点。当青春的脸庞透射出坚定的目光,当课堂的琅琅读书声为青春的选择响起,当学生在日记里写下“我想成为文秀那样的人”,书页里黄文秀的精神早已跨越时空扎根在学子们的心中,激励成长,传递奋勇前行的力量。

  此刻,我们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百坭村——崭新的路灯照亮了人们的夜归路,年轻的心正积蓄力量,青春之光将继续闪耀在更遥远、更需要的地方。(记者 莫俊 佟镝 陈媚)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