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27日,第二届漓江文学奖在桂林揭晓,刘楚昕荣获虚构奖,秦岭荣获非虚构奖,金龙格和一熙荣获文学翻译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奕君出席颁奖活动并为获奖者颁奖。著名作家、漓江文学奖评委会主任余华为虚构类奖开奖并颁奖。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局长、一级巡视员王晓华在致辞中表示,漓江文学奖秉持“发现文学力量,致敬创作精神”的宗旨,在推动文学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桂林市委书记李楚在致辞中表示,漓江文学奖是对历史文脉的坚定传承,对新时代文学使命的深情回应。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漓江文学奖将聚拢更多优秀文学人、出版人,成为中国文坛富有影响力的文学盛事,成为广西文艺新名片,成为又一“桂林经典”。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利来友在致辞中表示,漓江文学奖的设立,既是漓江出版社接续和弘扬文艺出版理念与传统的自觉担当,也是对广大文学创作者热情期待的积极回应。长期以来,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致力于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成为我国出版领域的重要力量,与广西出版界的同仁们一道创造了为业界所称道的“广西出版现象”。
本届漓江文学奖颁奖典礼具有高饱和度的文学色彩元素——入场仪式以“文学列车”为叙事载体,精心打造一条“文学之路”,出席颁奖典礼的嘉宾由此走向主会场。入场嘉宾手持“文学车票”,在“世界的文学站台”与漓江经典文学作品和本届漓江文学奖入围作品相逢,而后在主会场就座。
颁奖典礼会场设在漓江之畔,背景是桂林俊秀的山峦,现场以一面泳池造景,充分体现了桂林山水的秀美清新。本届漓江文学奖的先导片《在路上》,隐喻漓江出版社成长于清新漓水之上,回顾了漓江出版社乘风破浪、激流勇进、不断突破险滩,终成中国文化的奔流的45年历程,将现场带入浓烈的文学氛围中。
本届漓江文学奖的奖杯设计别出心裁,取名“试金石”。奖杯黑色的主体象征文学的深邃、厚重与沉稳,寓意文学对时代、人性的深刻洞察;金色部分的造型是对漓江文学奖标志的立体转化,代表经得住检验的优秀文学作品所具有的永恒价值与璀璨光芒。颁奖仪式上,获奖者与颁奖嘉宾各执一组件,共同拼装成为完整的奖杯,寓意漓江文学奖如同文学创作的“试金石”,高度重视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
颁奖典礼上,由利来友作词,独立音乐人程璧作曲的漓江文学奖主题曲《漓江的星空》在线下首演。
据了解,漓江文学奖创设于2023年,是面向全球中文写作与出版的文学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设有虚构类、非虚构类和文学翻译等三类奖项,致力于发掘原创长篇小说、非虚构写作和文学翻译精品力作,尤其支持和奖掖文学新人创作。漓江文学奖注重作品的文学感召力、思想性和时代性,强调创作的探索性与艺术活力,着力打造集奖项评选、图书出版与文学传播于一体的文化平台和品牌。
本届漓江文学奖以“在路上”为主题,分设虚构类、非虚构类、文学翻译三大奖项,每个类别设正奖与提名奖。本届评审委员会共收到来自全球创作者的虚构类作品333部、非虚构类作品35部,筛选出符合参评要求的外国文学翻译作品62部,最终评出正奖4部,提名奖4部。
据悉,围绕漓江文学奖,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策划组织了漓江文学节系列活动:在全国17个城市的36家书店设置牵引读者文学记忆的“漓江文学角”,在桂林美术馆举办“在路上”文学艺术共创展和文学热爱市集,在阳朔举行文艺创作者与出版人共探文学出版未来的三场沙龙分享活动,以此搭建文学与不同形式艺术交流共创的桥梁,沟通书业与不同背景读者的联系,呼唤文学点亮生活、文学照耀未来。(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