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广西、云南两省区三县交界的山区,百色市右江区泮水乡党委以党建联建为抓手,积极探索跨区域协作新模式,联合云南富宁,广西德保、靖西三地接边乡镇构建“党建联建共同体”,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兴、文化共融、平安共创的系统性探索,成功破解省际边界治理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组织破壁:从“各管一隅”到“协同共治”。泮水乡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富宁县、德保县、靖西市等接边乡镇成立“联合党支部”,搭建5个党群服务网格和4支党员先锋队,实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通过季度联席会议、联合主题党日等平台,累计化解山界纠纷、产业协作等跨省难题32件,成功调解1250亩山林权属争议,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0%以上。联合党支部还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帮助100余名接边地区学生实现跨省跨县就近入学,1000余名群众享受跨省就近就医便利,切实提升接边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产业破题: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共赢”。依托“党建+产业链”模式,泮水乡计划与富宁县共同构建八角全产业链,打造跨省八角产业示范园,打造集交易、加工、物流于一体的香料集散中心。双方互派技术骨干组建“产业智囊团”,开展跨省技术培训2期,培育乡土人才120余人,带动接边地区八角年销售额突破8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15%。项目还辐射周边村屯,通过统购统销模式,实现跨省资源整合。如那眉村八角晒场投产后,农户只需将鲜果运至加工中心,即可完成全产业链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
文化破界:从“隔山相望”到“共筑家园”。深挖壮瑶文化资源,四地联合举办“边界文化节”“村BA联赛”等活动26场,创作廉政山歌作品3部,青年联谊活动促成5对跨省姻缘。在百维村百年歌圩现场,云南谷拉乡文艺队与本地群众同台对歌,壮族刺绣、麽乜手作等非遗展演吸引数千游客。文化交融还推动社会治理深化,泮水乡通过“红白喜事互助”机制,化解历史积怨11起,民族融合度显著提高。
治理破茧:从“各自为战”到“五维织网”。创新建立“组织联建、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风险联控、应急联动”的“五联机制”:组建3支“边界先锋”志愿服务队开展联合巡防,建成跨省反邪教防控协作区4个,推行“右江好邻里”议事会制度化解积案11起。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今年成功预警处置地质灾害3起,联合破获跨省案件2起,接边地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3%。建立跨省森林防火、防汛抗旱联合响应机制,今年汛期协同转移群众12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通讯员 李浴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