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24日,龙胜各族自治县组织武警、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专业力量和周边乡镇党员干部、群众930余人,
采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无人机等“科技+人力”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对泗水乡三舍村遭遇山洪灾害的失联人员展开拉网式搜救。农文尖、侯远豪/摄
共同筑牢防汛救灾坚固防线·广西区市县媒体联动报道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黄海健
5月23日凌晨,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三舍村,当绝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致8名村民失联。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路救援力量紧急集结,受灾群众互助互救。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中,一双双紧握的手、一个个湿透的身影,凝聚起战胜灾难的磅礴力量。
截至5月24日18时,三舍村的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近1000名干部群众在现场参与救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不畏灾害群众互助自救
“轰隆!”一声巨响,划破了三舍村午夜的寂静。团支书兼村治保主任邓光华心头一颤,当时他正准备起身上厕所,本能地打开头戴式电筒。光亮,穿透夜间雨幕,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冷气——一块巨石滚落到自家房子边上,洪水裹挟着木块、石头沿着山路倾泻而下。
此时,在距离邓光华家20米远的周丽君家中,倾倒的衣柜直接将房门堵死,周丽君的母亲被困在了房内。泥水不断从门缝涌入,她连拨两个电话都打不出去。强烈的求生欲和对母亲的牵挂让她变得更加勇敢,周丽君拼尽全力将母亲从房间里拉出,母女俩蜷缩在漆黑的客厅角落,等待救援。
“就像被挖掘机撞击了一样,房屋下面一层被洪水冲走,上面一层平移了20米远,直接到邓光华家门口!”在临时安置点,周丽君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还有些后怕。
一道穿透雨幕的光束,照亮了周丽君母女求生的希望。这束光来自邓光华头上的电筒,由于刚做完踝关节置换手术,疼痛难行的他发现被困的周丽君母女后,立即联络村支书杨启权前来救援。
邓光华第一时间将险情汇报乡政府,强忍着伤痛,逐一电话、语音通知乡亲们紧急避险。他的果断,为沿岸14户村民争取到了宝贵的黄金逃生时间。
随后,接到险情电话的村支书杨启权火速赶到现场,他最先将周丽君母女救出,并指挥村民疏散至安全地带。同时,他还安排车辆将伤员及时送医治疗,并在三舍村民委员会设置了临时安置点。
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村民们手牵手、心连心的互助自救的行动,有效减轻了损失。
闻令而动各方力量火速驰援
灾情发生后,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三级党委、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应急、公安、消防、卫健、电力、通讯等各方力量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生命救援全面展开。
5月23日6时42分,龙胜各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8名消防救援人员抵达现场;8时许,桂林市消防救援支队40余名指战员赶到现场。他们利用搜救犬、雷达探测仪、蛇眼生命探测仪,在废墟及河流两岸展开拉网式、地毯式搜寻。
9时30分许,消防救援人员发现一名失联人员,众人翻开石头和木板将其救出,交给现场医务人员处置。
13时许,中国安能一局灌阳项目练兵分队先遣组5名人员,携带5台先进的灾情侦测装备抵达灾情发生地,投入到灾情侦测和失联人员搜寻工作中。14时许,桂林市公安局临桂分局38名巡特警突击队员赶到三舍村,他们迅速在河流沿线加固警戒带,同时沿着山顶一带展开细致搜寻……
记者走进三舍村灾区核心地带时,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沿河而建的一栋民居已支离破碎,半坡处一栋木楼被撕开大半,残损的梁柱凌空悬垂,断裂的木板、床垫、衣柜等物件七零八落地散在坡脚。河里湍急的水流奔涌而过,浑浊的浪花不断拍击着巨石,发出巨大的轰鸣声。50米开外,一辆白色轿车四轮朝天横陈在路上。车头严重扭曲变形,车顶下淤积着泥浆、乱石与杂草,可以想象山洪来势之凶猛。
“这片区域是受灾重灾区,我们一到现场立即展开拉网式排查,确保每个角落都不落下。”龙胜消防救援大队队长沈虎嗓音低沉,通红的双眼布满血丝。作为首批进入灾区的消防救援人员,他已连续奋战近9个小时,仍坚守在前线。
23日16时许,在救援队伍奋力搜救之时,记者走进三舍村临时安置点,看到两名女同志轻声安慰着受灾群众;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搬运救灾物资,摆放折叠床。他们步伐略显沉重,脸上还挂着未消的倦意,但眼里却透着坚定与温暖。
增派力量继续搜救工作
“当天有20名村民在村安置点得到妥善安置,另有8名群众投靠亲友。乡里为安置点配备了20个应急帐篷,配套有桌椅、床上用品以及充足的救灾衣物、干粮和饮用水等物资,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保障。”泗水乡人大主席吴肖裕告诉记者。
5月24日,龙胜各族自治县继续增派救援力量,组织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专业人员和周边乡镇干部群众930多人共同参与搜救。他们在受灾最严重的区域特别是山区沟谷地带、低洼地带,通过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再次进行精细探测与排查,并运用无人机对地形复杂、视野受阻的区域进行空中排查。
同时,在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救援力量划分为现场核心及下游沿河共4个小组,每组由专业救援队、党员干部和熟悉情况的村民等组成,对约25公里重点河岸沿线开展拉网式搜救。
同时,临时安置点开设有24小时值班、医疗服务、心理疏导、后勤保障等服务,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实时监测受灾群众身体状况,疏导受灾群众情绪,确保每一位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并及时对周边环境做好消杀消毒,采取“一户一工作小组”方式,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保障工作。
截至24日18时,8名失联人员中已搜救到5名。截至记者发稿,三舍村的搜救工作仍在紧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