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三月壮乡歌如海,移风易俗唱起来。”近日,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朝里瑶族乡六作村那巴屯,一场别样的“3.16吼敢”歌圩民俗文化节火热上演。当地民间艺人用自编节目《移风易俗唱起来》,将传统山歌与现代文明新风结合,唱响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文明乡风建设的和谐乐章。
千年歌圩焕新彩,多元文化聚民心。朝里瑶族乡是多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始于宋代的那巴歌圩,从祭拜岑大将军的庙会演变而来,历经千年传承,如今已成为融合北路壮剧、山歌对唱、古乐演奏等多元艺术的文化盛会。目前,全乡活跃着10多个业余壮剧团,演员超200人。
“北路壮戏唱的是民族故事,传的是做人道理。”那巴业余壮剧团负责人陈绍标介绍,剧目多取材于民间传说,以壮语演绎,悲剧开场、喜剧收尾,寓教于乐。近年来,当地创新编排《乡村振兴颂》《移风易俗唱起来》等现代节目,将政策宣传融入传统艺术,既保留文化根脉,又传递时代强音。
“过去攀比风气重,如今红白事从简,人情负担轻了,邻里更和睦。”当地村民陈洪顺感慨。朝里瑶族乡构建了“党建+自治”模式,组建文明乡风建设理事会、移风易俗宣教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10余个群众组织,持续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文明乡风我先行”等行动,推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2024年,累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30余场,覆盖群众超万人次。
文化地标塑品牌,民族团结结硕果。朝里瑶族乡深挖民族文化资源,打造“那巴文化名片”。先后建成同心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舞台、民族文化综合楼等设施,每年如期隆重举办“3.16吼敢”歌圩民俗文化节,吸引社会各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如今,歌圩文化节不仅是凌云县的文化地标,更成为桂西地区展示壮乡风情的重要窗口。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文明是乡村发展的‘魂’。”朝里瑶族乡党委书记邓国升表示,将持续推动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让那巴经验走出大山,绘就民族团结、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牙宏威 李冬平 闭祖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