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拎稳"菜篮子" 打造绿色优质生态蔬菜供应地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拎稳"菜篮子" 打造绿色优质生态蔬菜供应地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5-04-16 11:16

  近年来,广西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推动蔬菜产业稳产保供与提质增效,积极挖掘增产潜力,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积极开展“桂菜出乡”等系列活动,助推广西蔬菜产业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广西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运”“西菜东运”基地,广西蔬菜产业成为助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预计2024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2639万亩,同比增长3.2%,其中,秋冬菜播种面积1520万亩以上;蔬菜产量4637.43万吨,同比增长约4.8%,有望实现十四连增;蔬菜产值有望突破1400亿元。常年外调蔬菜达1000万吨以上。

  设施蔬菜快速发展。近年来,广西以推动设施蔬菜发展为突破口,加快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广西统筹中央及自治区财政资金累计约2亿元,组织实施蔬菜项目163个;抓好融资项目库建设和项目推送,组织申报储备设施蔬菜项目40个,总投资71.8亿元,获得贷款总额7.38亿元。蔬菜生产设施化水平快速提升,据农业农村部门调度,2024年全区设施蔬菜(含露地水肥一体化)总面积149.68万亩,连续三年增长超15%,总产量539.12万吨,总产值272.14亿元。贺州市平桂区入选2023年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贺州美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施蔬菜基地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

  优势产区逐步形成。全区现已发展形成了北部湾、湘桂通道、西江流域、右江流域四大蔬菜产业带,构建了冬春、供粤港澳、高山冷凉和城市郊区四大设施蔬菜重点产区。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分工明确的茄果类蔬菜、特色瓜类蔬菜、豆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葱姜蒜类、水生蔬菜类、食用菌等七大类蔬菜优势产区。蔬菜品类日益丰富,叶菜类、白菜类、根茎类、瓜菜类、茄果类等5个品类年产量超过500万吨,其中叶菜类超过1000万吨。

  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广西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健康”的要求,通过制定推行蔬菜绿色生产技术标准,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等水肥精准调控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抗病良种、防虫网、杀虫灯、黄蓝板、生物农药等,结合间套轮作技术,深入开展以豇豆为重点的蔬菜产品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严格控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产品品质显著提升,绿色、有机蔬菜产品占比不断提高。2024年,全区有效期内的蔬菜绿色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分别达160个、18个,蔬菜富硒农产品总数达53个。大力打造蔬菜产业区域公用品牌,推动蔬菜领域的“桂字号”品牌相继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追捧。2024年,我区累计认定“桂字号”蔬菜农业品牌共17个,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农业企业品牌9个,农产品品牌6个,品牌总价值超130亿元,形成了百色番茄、荔浦芋、柳江莲藕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桂字号”蔬菜区域公用品牌。认定蔬菜产品“圳品”21个,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蔬菜企业42家、认证蔬菜产品57个,全区14个蔬菜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全区各地把发展特色高效蔬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生产大户等蔬菜产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项目招商活动,引入龙头企业参与蔬菜生产,不断探索和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联合,指导和帮助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联农带农作用进一步增强,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北海市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带动2万多户家庭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贺州市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高端市场需求,重点生产豆杯(豆苗)、彩椒等高品质高效益的蔬菜,大幅提升了设施蔬菜的产业效益,助农增收超6000万元;贵港市覃塘区引进年产食用菌19.5万吨的雪榕生物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项目从投产以来,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就业800多人,其中脱贫户30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通过粤桂协作帮扶工作机制,引进了深圳万雨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粤桂协作食用菌产业园,每年为54个脱贫村集体经济实现增收,带动近1000人实现就近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百色市引进深圳市农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百色成立广西深百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农户”的运营模式,把产业建在农民家门口,基地每天都有500—600名的当地农民务工,人均月收入2500—3000元,2023年基地累计带动周边3万人次到基地务工,务工人员全年人均收入2—3万元。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宾荣佩 甘敏鑫)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加拿大总理访美与特朗普“礼貌交火”

  • “四川各民族文物上的吉祥图案”特展吸引观众观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美国的政策变化不仅影响本国科研,也导致许多国际科研项目中断或面临中断风险,对全球科研合作造成重大伤害。
2025-05-01 17:2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