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2月27日,“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发布会邀请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党委新闻发言人甘毅,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副市长潘展东,介绍柳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近年来,柳州市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坚守工业本色,传承工业基因,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制造强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转型升级方面,柳州市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端发力,优存量和扩增量协同用力,大力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5项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0%,累计产量超过250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6.1%,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城市。柳钢集团品种钢销量增长30.6%,高品质汽车面板钢生产实现零的突破。柳工集团轮式装载机销量保持世界第一。
此外,柳州市还大力实施新兴产业壮大三年行动,国内首条氮化镓半导体激光器芯片量产线在柳州建成投产,新能源、智能终端及机器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产值也实现了快速增长,为柳州市的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创新驱动方面,柳州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打造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广西高端工程装备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柳州市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柳州市还建成了院士工作站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超过100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0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等创新主体,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在园区建设方面,柳州市突出专业化、特色化方向,扎实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构建了“2+4”产业园区矩阵。通过优化园区功能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柳州市有效解决了工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在本月,柳州产业园区共有48个投资超亿元产业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达到19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00亿元。
在开放合作方面,柳州市积极服务和融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通过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先进制造业“引进来”以及推动优势产业和产品“走出去”等措施,柳州市的工业发展活力更加凸显。
在绿色发展方面,柳州市坚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产业绿色化、生态化转型发展。通过严控“两高”项目上马、加快淘汰低端落后产能等措施,柳州市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相比“十四五”初累计下降了20.1%。同时,柳州市还积极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16个,为工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张欣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