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宁职大:“五育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南宁职大:“五育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12-18 15:27

  壮族织锦、侗族刺绣、竹编、剪纸、糖画、绣球、茶艺、嬷乜、湿拓、扎染……近日,在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一个热闹非凡的非遗集市活动举行,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围观选购。这是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人文教育学院打造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平台,增强广大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举办的一次体验活动。活动还邀请了相关项目的非遗传承人现场进行讲解和体验指导,让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

  近年来,南宁职业技术大学人文教育学院以高职通识教育为抓手,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美育教育、社会实践各环节,探索民族地区高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育人模式新路径,《民族地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教学改革共同体15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23 年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培育“金课”。该院以学校通识教育为切入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大主题教育内容,重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课程群,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涵养家国情怀。学院为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外文化民俗》,以及民乐、书法、曲艺等多门通识教育课程,传承文化基因,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构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共同体,培育“金师”。该院以学校师资为主体,联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戏剧院、广西民族博物馆等机构,协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文化研究专家,组建“文化+技艺”教学团队;联合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自治区体育局等,组建“文化+体育”教学团队,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共同体。

  立足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设广西文化特色课程。该院组织教师挖掘梳理广西地方文化资源,编写地方特色教材,开设《八桂文化》《走进非遗》《广西民俗文化》等课程,植根本土文化,创造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兴趣。例如《民族传统体育》自2017年3月开始正式在公共体育课程中开设,2020年后将该课程作为大一新生必修课。课程提出“传承文化,民族团结”教育理念,以“民族特色体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轴,“传统体育”“民族文化与思想道德”与“现代体育”三类课程相融合,“教学、训练、竞赛、科研、服务(健身、展演)、传承多元协同实践创新”的“一轴、三融合、多元协同实践”课程体系。

  “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该院深入挖掘并丰富“一中心四基地”的内涵与价值——即南宁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巧手工艺体验与创新基地、天籁声乐展演与教育基地、非遗传承互动体验基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打造宣讲、展演、竞技三大精品实践项目,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坚实载体,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育人的渗透力与影响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技能培养与人才发展的有机融合。

  目前,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着力点打造的“人文大讲堂”,已连续举办21场系列讲座,《岩石上的艺术》《衣文化与时尚生活美学》《广西陶瓷—火与土交融的艺术》等讲座吸引了4000余名师生参与。组建的“南宁城市文化研究学生实践团”实地考察南宁城市发展脉络与文化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学作品创作,为南宁城市文化代言。

南宁职大:“五育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实践团在广西(国际)纸本艺术中心调研天琴和壮锦服饰文化(刘春玉/摄)

  以保护和传承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着力点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精品项目,融汇12个广西世居民族文化特色,精编了侗族大歌、马山壮族会鼓、壮族扁担舞、马山三声部民歌、壮族天琴、瑶族长鼓舞、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等特色节目,参与师生超4000人,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搭建了良好的交流、互动、合作平台。

南宁职大:“五育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合影(南职融媒/摄)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 ;南宁职大人文教育学院供图)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金塔:避险搬迁暖民心

  • 四川夹金山雪后风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目前还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研究员常昭瑞:“如果家中有急性胃肠炎病例出现的时候,定时地要对家庭中接触频繁的部位,比如说门把手卫生间等进行定时的消毒。
2024-12-25 09:23
由中国科协推荐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以高票当选会员事务副主席,任期为2025-2028年。
2024-12-25 09:13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两弹一星”精神这十六个字,正映射着朱光亚的一生。
2024-12-25 09:11
据《自然》报道,经过数月攀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终于到达了一个火星陨石坑的边缘。
2024-12-24 09:59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马欢团队围绕大脑生物能量神经可塑性调控与认知衰老开展了研究,发现在学习记忆或者人工诱导的神经活动下,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促进大脑能量供给。
2024-12-24 09:58
2024年,中国科技界捷报频传,大国重器亮点纷呈,科技成果竞相涌现。一项项科技成果,不仅标注着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也为全球科技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4-12-24 09:57
凤凰山脚下,由十多栋楼房组成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安静整洁,完全看不出这里曾是繁忙的工业厂房。隔着厚厚的玻璃,张国平告诉记者:“那台不锈钢反应釜正在进行临时键合材料工程化放大试验。
2024-12-24 09:48
放眼全国,各地积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2024-12-24 09:46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熊仕显介绍,该研究院拥有澳大利亚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以及帅词俊、赵宝军、陈斌等国家级人才。
2024-12-23 10:22
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审稿”)12月21日上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二审稿规定,“科学技术人员和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活动”。
2024-12-23 10:22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研究员黄万波日前介绍,经过1985年至2024年的五轮系统发掘,研究人员已从巫山龙骨坡遗址采集到118种哺乳动物化石和超过2000件石制品。最近的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这些化石和石制品形成时间为距今200万至250万年,其中超过一半的哺乳动物化石为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属种。
2024-12-23 03:5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24-12-23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