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9日至3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组织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海洋渔业)”媒体采风活动在北海市举行。活动期间,采访团深入水产技术推广站、南珠博物馆、北海水产品养殖基地和相关企业,调研渔光互补、小棚对虾、陆基工厂化对虾、水产品加工与流通、生态海洋牧场建设以及南珠发展历程等,聚焦北海海洋渔业发展情况,围绕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向海产业体系。
在北海市,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广西海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了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据公司负责人卢柏翰介绍,通过工厂化养殖提升对虾产量和品质,能确保每一只对虾生长环境都处于最佳状态。预计第一期项目完工后,公司年产300吨对虾,产值可达1500万元。
小棚对虾养殖模式也在北海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小棚对虾养殖是近两年北海市新兴的一种对虾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利用循环水养殖技术,促进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推广生物絮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对虾的产量。据悉,北海市已有34家企业和个人建成了12000多个对虾养殖小棚。
渔光互补养殖模式也是北海市海洋渔业的一大创新。广西北海市鮪丰水产有限公司在养殖基地上方建设光伏板,下方养殖石斑鱼、马友鱼等经济鱼类,实现了绿色能源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据悉,该养殖基地占地面积约1200亩,光伏板一天发电量约500兆瓦。
此外,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之一,北海市在海洋牧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北海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北海市海洋牧场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该示范区已完成315公顷的用海面积,成功投放了3176座人工鱼礁,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重要经济鱼类和高价值经济鱼类的占比在投礁后明显上升,从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陈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