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搬迁安置点党建工作怎么开展?搬迁群众如何稳得住?社区如何治理?乡村振兴如何衔接......”自去年5月份驻村以来,这些问题无数次浮现在他脑海中,从那时起,他就决心筑好搬迁群众新家园,助力乡村振兴。他就是百色市政协办公室派驻田东县思林镇龙邦村第一书记黄日德。
龙邦村318户1610人,全部为瑶族。2018年底完成整村搬迁,是广西唯一整村搬迁村。从大瑶山搬迁出来的群众实现了脱贫摘帽,过上了好日子,但如何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作为第一书记,黄日德深知肩上的担子很重。他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着手,通过聚焦居安、业安、心安“三安家园”建设,在“强党建、促就业、解民忧、善治理”上下功夫,持续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聚焦“居安”,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
2023年5月,刚刚来到龙邦村的黄日德对这里还是很陌生。群众搬迁出来,住得安心不安心,他们的诉求有没有得到解决?带着这些疑问,黄日德常常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与他们面对面交谈,询问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倾听群众诉求。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为了解决群众的各种“疑难杂症”,黄日德多次与村“两委”干部、搬迁群众代表,通过“芒乡夜话”等多种形式共商共议,采取“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以党支部支书和第一书记为网格长,单元楼长为网格员,实施“党支部—网格长—网格员—党员—搬迁户”的“党员联户”管理模式,通过党员定期上户走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小到打印作业、代缴电费,大到联系入学、就业创业,一桩桩、一件件,着实把便民服务工作做到了村民的心坎上,群众在小区住得更安心了。
聚焦“业安”,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
“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家从旧龙邦村搬到了思林镇上现在的新房子。”从山里搬迁到城镇,谭文益家完成了从农民到居民的转变,但搬迁后却又要面临就业难题。黄日德深知,对于搬迁群众而言,只有落实好就业,才能让搬迁群众“搬得放心,住得安心”。为了全面摸清搬迁群众的就业情况和意愿,黄日德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分楼栋开展摸排,并根据搬迁群众的专业特长、就业方向、就业意愿等情况,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账。创新推行“五个一批”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即通过培训后引导外出务工解决一批、联系镇内龙头企业解决一批、引进扶贫车间解决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鼓励自主创业解决一批。驻村一年多来,共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0余次,培训人员800多人次,引进麒旭电子厂、利邦电子厂2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带动群众稳定就业62人,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引导群众创办小作坊、小卖部、小餐馆、小电商等各类小经营场所10余家。截止2024年11月,全村有劳动力脱贫户均实现1人以上就业,就业人数共1003人。
黄日德走访帮扶车间了解就业情况
聚焦“心安”,提升搬迁群众归属感
“阿姨,小区花圃属于公共绿化场地,不能用作私人菜地哦。”“大爷,楼道属于消防通道,在楼道内堆放杂物容易引起火灾、影响疏散,还会招引蚊虫。”在龙邦村,每周四都有十多个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穿梭在江南、江北安置小区,他们逐栋逐户耐心引导居民清理杂物,宣传文明新风尚,并鼓励大家参与到绿化、美化小区的文明行动中来。
搬迁群众身份转变了,但是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还没有改变。面对搬迁群众融入慢、融合难的实际,黄日德组织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与搬迁家庭结对子,制定完善群众认可、切合实际、约束有力的村规民约。开展“党员联户”帮扶的方式,党员楼栋长手把手教、一对一带,引导居民转变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推进文明乡风建设。
“我们从小在大山里生活,受到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很少,现在慢慢学会了如何垃圾分类、乘坐电梯、使用马桶,文明素养明显提升。”村民阮宋阳如是说。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龙邦村党支部获评自治区级“四星级党组织”,龙邦村荣获百色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百色市文明村镇”,首次获评“乡风文明红旗村”“治理有效红旗村”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