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5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广西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勇于创新实践,探索“低成本实用性简易型”村庄规划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以往乡村规划建设中遇到的投入成本高、实用性低、群众参与难等问题,为全国提供了经验示范。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村庄规划工作现场会上,广西作了典型发言。
村庄规划是对乡村振兴发展的顶层设计。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刚开始时,全国没有统一模式可资借鉴,做一个规划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动用无人机航拍等,数据资料收集难、编制费用高、群众参与度低、成果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接踵而至。
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22年起,广西自然资源厅选取57个行政村作为试点,探索出数据共享+信息化赋能+多方协同的“低成本实用性简易型”村庄规划新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整合22个部门共37类村庄规划基础数据,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免费分发给市、县、乡镇、编制单位和村民使用。
“仅此一项,平均每个行政村规划编制费用由33万元降低至17万元。”广西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阳柳凤介绍。2023年,广西完成2000多个村庄规划编制,节省编制费用超过3.2亿元。
此外,广西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研发村庄规划手机调研App和快速编制软件。“快速编制软件与调研软件互联互通,实现空间分析智能化、编制流程标准化、成果入库‘一键化’,提高编制效率近60%。”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工程师周成说。
村庄规划编制好了,村民就是直接受益者。在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村民黄勇用手机App扫一扫,填问卷、提诉求、查规划,一气呵成,“这让我们真正成为家乡建设的规划者、实施者、监督者,村庄要建成什么样,我们自己做主。”他高兴地说。
为增强村庄规划的针对性,广西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自然资源牵头、多部门协同、乡镇主责、村民主角、技术支撑”的责任分工机制,积极探索“1个试点村+1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乡村规划师志愿服务团队”的技术保障机制。
截至今年5月底,广西已完成6300多个村庄规划编制,其中3个村庄规划获评首批全国优秀村庄规划案例。在今年4月自然资源部召开的全国村庄规划工作现场会上,广西作为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之一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发言。(通讯员黄尚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