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土专家“出圈” 土特产“出彩”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土专家“出圈” 土特产“出彩”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4-06-21 19:28

  初夏时节,广西百色右江河谷景色宜人。走进百色右江区澄碧湖芒果核心示范区,漫山遍野的芒果树映入眼帘,鸡蛋大小的芒果挂满枝头。“标哥是我们村的‘芒果专家’,有不懂的就直接请他来地里。”村民黄翔口中的“标哥”,正是澄碧湖芒果核心示范区的“芒果王”“土专家”梁正标。现在是芒果保果关键时期,接到果农们的电话,梁正标第一时间就赶过来教大家怎么防治病害、修剪套袋。

  为了让像梁正标这样“手里有本事、身上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破“土”而出,近年来,百色市右江区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乡土人才的识别、培育、激励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系统谋划、统筹实施、持续推进,厚植乡土人才“成长沃土”。目前,右江区登记入库各类乡土人才2700余人,常年活跃在芒果、糖料蔗、油茶等特色产业一线。

  广泛选才,建好人才信息库

  “人才兴,乡村振兴才能如虎添翼。”面对农村空心化,人才外流等问题,右江区人才发展中心主任李艳娜深知要破解这些难题,并不容易。

  为此,右江区打出一系列“组合拳”,由组织、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通过乡愁感召一批、政策招引一批、线下走访一批、自我推荐一批等“四个一批”方式,对辖区乡土人才资源进行摸底和挖掘,不唯年龄、不唯学历,只要有技术、愿干事、村民认可,经村里初审,乡镇复核,右江区再认定,就可以选聘为“土专家”。

  “土专家”选聘出来后,按照行业领域、专业特长,划分为种植养殖能人、创业致富带头人、文艺工艺传承人等3大类别后,再按其个人“绝活”分为42个小类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构建起“识别一人、登记一人、管理一人”的“链式”动态管理模式。对入库的“土专家”,采取“联农带农结对帮+点单接单精准送+创办领办项目带”方式,实现“用好一人、辐射一片、带富一方”的人才蝶变效应。

  “我也没少吃不懂技术、管护不好的亏,一年没少忙活,沃柑挂果率一直上不来。幸亏有了‘土专家’。”右江区泮水乡那扪村脱贫户陆加叔说,在沃柑“土专家”黄忠群的帮助下,不仅挂果率蹭蹭往上涨,株产也从原来每株80斤提升到150斤。

  搭台铺路,助力人才大发展

  看着漫无边际、金黄灿烂的橙林,右江区大楞乡夏橙种植“土专家”黄苗玲心里成就感满满。但在几年前,由于缺乏资金,夏橙种植规模一直无法扩大,让她一度陷入迷茫。“好在有绿领人才工作站,了解到我的需求后,主动找上门,不到一个月时间,15万元创业贴息贷款就打到账户上了。”黄苗玲说,不仅自家的夏橙产量上来了,还成为入库的“土专家”。

  让乡土人才更好带着村民致富,关键是要搭建平台、畅通渠道解决其长远发展的问题。右江区分别在辖区的9个乡镇(街道)成立绿领人才工作站,为“土专家”在政策咨询、贴息贷款、职称申报、项目申请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帮助26名乡土人才获政府贴息贷款190余万元,解决项目用地、促成产销合作等急难愁盼事300余件。

  与此同时,实施大专学历提升计划,采取“财政补贴一点、个人承担一点”方式,每年选派一批乡土人才接受大专以上学历教育,解决他们学历层次不高等问题。借力百色学院、百色职业技术学院等辖区内高校资源优势,立足乡土人才个人需求、疑点难点、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开发直播带货、经营销售等12门课程,采取“课堂教学+送训下乡+现场实操”模式,补齐乡土人才知识需求和短板。

  “以前我们要自己出门学,现在直接把老师请到身边,我会把所学的知识琢磨明白,再教给周边的农户。”在右江区龙景街道那西屯乡村振兴党校参加“送训下乡”的“土专家”陆彬说。

  多重激励,汇聚人才新合力

  在右江区四塘镇永靖村,通过种植甘蔗找到了致富的方向,“甜蜜产业”让村民们建起“甘蔗楼”、开起“甘蔗车”,大家心里明白,这一切都离不开“土专家”罗忠烈。有二十多年种植甘蔗经验的他,是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对甘蔗种植颇有心得,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甘蔗“土专家”。由于踏实肯干、热情无私,带着村民一起富起来的罗忠烈不断增添新身份,从镇人大代表,到村党总支部书记,再到区人大代表……

  人才与产业只有实现双向奔赴,才能互相成就。为了让扎根于乡村沃野的“土专家”、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田秀才”“香”起来,右江区出台《右江区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每三年选拔100名实用人才,在职称评定、定向培训、金融信贷、生产经营、津贴补贴等方面予以倾斜,让他们受尊敬、有荣誉、得实惠。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和抖音等平台,强化乡土人才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培育和宣传,以“线上+线下”现身说法方式,不断扩大“土专家”“田秀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擦亮乡土人才“金字招牌”。实施乡土人才“双培双推”工程,把优秀乡土人才培养成为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推荐参选“两代表一委员”、参选村“两委”班子,不断增强乡土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在乡土人才的推动下,右江区一个个特色产业茁壮成长,芒果、糖料蔗、蔬菜等特色产业面积超200万亩,林下特色养殖超13万亩,建成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143个,累计培育489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十四节气特色农场等一批休闲农业新业态建成投入使用。

  “我们将制定出台一揽子政策,通过发放‘新农人卡’方式,让乡土人才在医疗健康、参观旅游、子女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可享受更多优惠,激励更多乡土人才发光发热。”右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讯员农孝福 李艳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数读我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网络执法成绩单

  • 中国体操队备战巴黎奥运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神经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特殊类型的人类白血细胞,能促进神经纤维再生。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开发出利用这些特殊细胞的治疗方法,逆转视神经、大脑和脊髓损伤,恢复患者失去的神经功能。
2024-06-28 10:47
本报记者 余晓葵摄/光明图片  6月25日,与会嘉宾在交流讨论。 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有62家是中国企业,其中不乏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企业。
2024-06-28 10:25
记者陈海波、通讯员王玉琢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悉,国际计量局(BIPM)官网日前发布北斗授时监测结果,标志着基于北斗的授时服务获国际认可,可以为全球提供精准可信的标准时间服务。 作为BIPM指定的国内唯一一家北斗授时监测机构,中国计量院是此次北斗授时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
2024-06-28 10:23
育秧、移栽是人们常见的水稻栽培方式,而将稻种直接播入大田进行水稻直播,是近年来一种轻简化的栽培方式,但也存在出苗率较低的问题。 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破土出苗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
2024-06-28 10:19
在24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
2024-06-28 10:14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