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虽然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谢小燕名师工作坊”坊主谢小燕如是说。
“作为老师,自己得先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们一瓢水。”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罗海燕名师工作坊”坊员邱云亭感言,“名师工作坊”是年轻教师的最佳学习地,在这催生了她自身的无限生长。
2021年以来,南宁市青秀区以打造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从正高级职称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广西教学名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学科带头人中遴选出35名教师作为“名师工作坊”主持人,从辖区各校遴选市级、校级骨干教师1150人作为成员,以“名师工作坊”为载体,培育高素质名师团队,夯实“学在青秀”教育品牌质量。
教学相长是主要目的
专题讲座、示范课观摩教学、教研沙龙、课例研究等多角度切入,带领坊员深度研修,促进教学相长……成立于2021年的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刘李平名师工作坊”,现有坊员30余名,工作坊定期开展培训活动,积极探索一条卓越教师培养的新路径。
“名师工作坊不是一个噱头,教学相长是其主要目的。”刘李平名师工作坊坊员罗奕奕老师说,“我之前对思政课的教学一直难以把握,加入工作坊后,无论是平时的备课,还是教研活动中的评课,坊主都会给出专业指导,还会帮我们规划职业生涯,让大家有了目标和方向”
罗奕奕已有20多年教龄,在工作坊中属于年龄偏大的。她坦言“此前本来在职业上已没有太多的想法了”,但自从加入工作坊后,被活跃气氛所感染,重新点燃职业激情,现已获得副高职称。
“许多小学的思政课,长期都是由兼任教师任课,难免准备不足。而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主阵地应该在思政课堂上,工作坊就是为了加强学校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个出发点和目的而开设的。”谢小燕说。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2022年11月,在南宁市青秀名师讲坛系列活动中,谢小燕以《小学思政课“1234”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专题发言,分享了小学思政课的研究成果。
谢小燕以生动的案例,向坊员分享其所在的滨湖路小学通过围绕“一个核心”、依托“四个融合”、拓宽“两条路径”、汇聚“三方力量”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建,形成教育合力的模式。
对此,坊员何云深有体会:“在备战南宁市级教师技能大赛时,我抽到的比赛课程是关于冬天的,但南宁的冬天不是很长,过冬话题孩子们体会不深刻,当时便墨守成规地按照教材和规范来备课。谢小燕坊主看过我的课后,指出必须先做调查,才能有针对性地备好这节课。”
何云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1234协同育人模式”的含义——它必须是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去开展,不能照本宣科。后来,在坊主谢小燕指导帮助下,何云取得了优秀成绩,被选拔参加了广西赛区的比赛。
紧跟时代节奏去探索
“一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精品课例的研发与打磨,是每个名师工作坊主打的“重头戏”。
围绕五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党史学习教育单元,谢小燕发觉部分坊员的畏难情绪后,带着老师们一起沉下来钻研,对教学目标、重难点、实施策略进行梳理,开了两次主题研讨活动。“我们齐心协力,发挥各自才智,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现已成长为滨湖路小学副校长的坊员葛丽丽回忆道。
“一个工作坊坊主该有的是一种示范引领的作用,不仅是业务上的,更是思想上的。”谢小燕说。
南宁47中“刘莹名师工作坊”围绕八年级阅读篇目《海底两万里》进行磨课研讨。坊员们根据新课标设计出情境式教学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情境设计为“跟着船长去旅行”,了解诺第留斯号潜艇的结构构成,以及相关故事情节、航行线路、海底美食、海底动物等,仿佛展开一场大戏。
“在大伙形成思维定式时,刘莹坊主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路,找到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点。”坊员陆宁说。刘莹表示,人年纪大之后,难免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但社会的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孩子们也在变化,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不断地去探讨和尝试。
“在工作坊磨课讨论的经历,让我觉得可以再上一个层级,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播撒得更宽更广。”坊员王丽说。
名师下沉乡村共享资源
“原来语文课可以这么上!”今年3月21日,南宁市凤翔路小学“梁建华名师工作坊”一行12人,赴崇左市大新县下雷镇中心小学开展教育结对帮扶活动,一堂示范课,让当地老师们直呼惊喜。
“同课同构,是我们工作坊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让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理出一个教案,把教案分享给其他地区的老师,并带其上示范课,让这个老师回到他所在学校,再将经验传递给别的老师。”坊主梁建华介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梁建华表示,“名师下沉乡村”,让城市教师、乡村教师更加紧密协同在一起,通过研修,使乡村教师拥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站在更高层次的历练平台,获得更高水平的指导,从而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科研能力等方面得以提高,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乡村教师,形成乡村教师名优群体。
今年3月14日,罗海燕、叶仲秋两位坊主带领民主、民乐两个学区的语文中心组成员,到青秀区刘圩镇中心学校开展“名师下沉乡村”送教送培活动。
现场示范课上,民主路小学教师林锋老师执教二年级《看图写话》,他用亲切的语言、生动的教学,引导孩子看图编故事,教给孩子们看图写话的方法,为老师们提供了低年段看图写话教学范例,解答老师们遇到的难题和困惑。
示范课后,为了切实帮扶更多的乡镇一线教师,工作坊成员和中心组老师分为5组,深入课堂,分别对刘圩镇中心校近期打磨的几节比赛课进行了听课、评课。
“送教送培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受到知识的滋润,更是老师们的一次遇见,一次唤醒,一次重塑。对工作坊而言更是互学共鉴的好机会,学习永远在路上。”叶仲秋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