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广西构建“国家队+专业队+社会力量”救援一张网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广西构建“国家队+专业队+社会力量”救援一张网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11-26 17:49

  2019年,南丹“10·28”矿山坍塌事故;2020年,钦州港“中匀7”轮险情、北海LNG公司“11·2”火灾事故;2022年,“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桂林“10·17”森林火灾;2023年,北海合浦县白沙镇防洪处置……

  这5年,广西应急管理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范重大风险,守牢安全底线;结合全区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形势发展,不断深入探索,建成国家队为主、专业队为辅、社会力量参与的多样性、全方位、立体化应急救援网络,以守护生命为重任,科技赋能构筑应急救援力量坚强屏障,有效应对处置了一系列突发事件,成功应对39轮强降雨、15次台风、5次局地干旱、2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扑灭65起大面积森林火灾。

  全方位强化应急救援力量

  2020年8月4日,油船“中匀7”轮在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广明码头装载石脑油期间,机舱发生燃爆冒烟。接报后,广西应急管理厅立即协调相关部门派出联合专家组赶赴一线蹲点指导救援,并首次启动“粤桂琼三省七市应急联动平台”。经过12天的奋力救援,成功处置险情。

IMG_257

  图为: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竞技比武。

  广西应急救援队伍以广西消防救援总队为“尖刀”和“拳头”力量,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消防、水上搜救、矿山救援等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依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第一工程局等打造工程抢险力量,稳步推进消防综合救援、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救援队伍装备配备与培训演练,强化军地应急协调联动,因地制宜抓好危险化学品、海上、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IMG_258

  图为:应急消防救援人员转移受困群众。

  积极推动应急救援“国家队”增编组建。2023年,完成中国安能建设集团第一工程局、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华锡队申报相关工作,分别申请为国家级专业工程抢险救援队伍和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扎实推进消防救援广西机动队伍增编组建工作,已完成524名“国家队”队员抽组招录,并在驻地营院、装备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IMG_259

  图为:广西应急管理厅与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签订协议。

  在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方面,与柳工机械、三一重工等相关企业签订应急救援战略合作协议,将广西红十字救援队等4支队伍纳入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并授旗。

IMG_260

  图为: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日常操练。

  广西打造了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协调机构和服务平台,统筹协调和推进全区111个县(市、区)共16197个社区(村)响应队建设。充分发挥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安全员、监测员、第一响应人、联防员、宣传员”的五大作用。目前,全区已建立1.62万支八桂应急先锋社区响应队,队员超32万人。

  建好用活应急管理“一张图”

  2022年“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引发山火后,广西基层森林扑火专业队1小时内到达现场,40分钟内将山火扑灭,为整个搜救救援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中央及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是广西建好用活应急管理“一张图”平台的实战案例。该平台汇聚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9个厅局以及14个设区市共293类约5.9亿条数据,实现应急管理“网上采集、网上监测、图上分析、图上会商、图上调度”,部分地区可一键调度到村屯。

IMG_261

  图为:针对突发事件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研判。

  5年来,全区应急管理部门累计接报各类突发事故3000余起,每年平均安排值班人员16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全厅轮流值班,按重要时间节点、按应急响应、勤务要求做好值班安排。

  全力打造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组建15支“应急雄鹰行动队”落实突发事件现场24小时持续监测。近年来,全区行动队共执行118次应急救援保障任务、179次综合保障演练任务,参加Ⅳ级以上应急响应值守累计66次440天。

  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突发事件的事前、事中、事后,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应急响应和资源调度,从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智慧应急管理卓有成效。

IMG_262

  图为:广西应急通信保障队伍汛期值守

  今年8月,在防范应对极端暴雨洪涝灾害工作中,百色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依托系统研判的7个高风险和11个较高风险点,通过系统扁平化指挥模块,一键调度市、县、乡、村、屯五级负责人和网格员,以最快速度将调度指令和预警信息传达到户到人,解决过去指挥调度层级过多、深度不足以及反应速度慢等问题,有效打通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

IMG_263

  图为:组织扑救森林火灾。

  在桂林“10·17”森林火灾开展灾情勘查和无人机集群“以水灭火”过程中,无人机画面接入总指挥中心平台实时监测火情走势,为一线救援提供准确数据;火情态势实时呈现,协助指挥小组制定合理有效的扑打计划;对火灾附近区域进行隐患火源排查巡视,并在火情控制住以后对受灾区域进行区域测绘。成功在森林火灾前线构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指挥体系,完成了通信保障、数据采集、火情侦查、图像传输等工作,保障了图像信息等各种数据传输,为决策部署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撑。(通讯员沈应佳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