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23日,南宁市滨湖学区在滨湖路小学举办音乐学科教研活动。活动以“课题引领明方向共研共思促成长”为主题,依托南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古诗词”融合的实践研究》《以校级合唱队助力班级合唱的教学实践研究》开展。
活动开始,《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古诗词”融合的实践研究》主持人罗妮妮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情况。
罗妮妮老师介绍情况
第一节课由南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古诗词”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南宁市星湖小学邱静老师带来的古诗词演唱课《村晚》。邱老师以“古诗词融合创新”教学理念为先导,挖掘歌曲中的核心音乐要素,带领学生体验、模仿、演唱、探究学唱歌曲,表现音乐中所蕴含的童趣。在此基础上,创设不同的音乐情境,通过力度、情绪这些音乐要素进行趣味化的艺术表现。从而达到入境、入情、入戏的效果。整堂课,体现了新课标强调的演唱教学应该体验生活化、趣味化特点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艺术实践、人文理解等方面的音乐核心素养。
邱静老师在上课
第二节课是由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方峥老师带来的跨学科音乐综合课《夜斗》,通过多层次叠加,多维度合作,多元化浸润,多方位渲染的方式,巧妙地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渗透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方老师在音乐课堂中融合了文学、影视、美术等元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表现素养,激发了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方峥老师
课后,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滨湖路小学教育集团长虹校区常务副校长梁晓明肯定了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指出课堂观察者的视角应该落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的能力提升。其次,应该细化教学目标、设定清晰明确的评价指标,做到学教评一体化。从真实的学习效果来诊断老师的教学设计,亮点与不足都需关注。她还提出在素养立意背景下,如何对音乐常态课堂进行审视、设计与构建。提出了素养指向的音乐新常态课堂构想。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音乐为本体、素养为导向、体验为中心、活动为载体。
梁晓明副校长点评
评课老师评课
评课老师
随后,南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以校级合唱队助力班级合唱的教学实践研究》主持人魏程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情况。她认为,班级合唱区别于校级合唱,是面向全班的,本课题的研究归根结底还是合唱队队员辐射班级合唱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重视城乡联动教研,课题组成员多次前往南宁市南阳镇中心学校送教送培。
魏程老师介绍情况
暖心增合力,联动促均衡。南宁市“十四五”规划课题《以校级合唱队助力班级合唱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南宁市南阳镇中心学校温惠惠老师作了题为《城乡联动教研探寻合唱之法》的教学讲座。
温惠惠老师作讲座
陆丽宇老师
最后,南宁市滨湖学区主任王强对本次教研活动做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学区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与付出,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对老师们提出了要求,音乐教师应当准确的分析自身的优势,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长处,清晰自己的努力方向。
王强老师作点评
(通讯员 魏程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瑾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