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康安 通讯员/黄海志)9月18日,由钦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承办的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创新发展论坛在南宁举行。论坛围绕“构建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新通道,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主题,全方位推介广西开放合作优势,共建共享区域性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613.8亿元,占广西外贸总额的47.6%。其中,大宗商品发挥进口“压舱石”重要作用,从东盟进口各品类大宗商品增速超40%。近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去年11月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启动运行。目前,该平台已累计完成交易额127亿元,现货交收469.4万吨,线上资金结算19.97亿元,注册会员企业117家,大宗商品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凯舟表示,广西大宗商品资源丰富,白糖、木材、生丝产量全国第一,氧化铝、生猪、纸浆、中药材、有色金属产量排全国前列。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日益紧密的商贸往来,为深化期现结合、促进广西与东盟大宗商品交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致辞中,与会东盟国家政府官员表示,中国—东盟大宗商品交易创新发展论坛不仅有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合作,还将构建跨境跨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共促成5个项目签约,协议总金额超297亿元,涉及石油、棕榈油、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采购合作。其间,还正式启动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期现联动交易平台暨新华(北大宗)·中国锰矿价格指数。
来自东盟各国及国内大宗商品贸易主管部门、商业协会、研究机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生产商和贸易商等代表200余人参加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