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风雨桥见证广西三江 世界楼桥之乡美誉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风雨桥见证广西三江 世界楼桥之乡美誉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3-09-15 22:34

  2023年9月14日笔者来到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景区的核心景点,据景区负责人杨召宇介绍,程阳永济风雨桥是世界四大历史文化名桥之一。在侗族村寨中,向来有“有寨必有鼓楼,有河必有风雨桥”的说法。这种特色是侗族人民长期在山区生活的经验体现,也是侗族文化中最生动和美丽的一面。程阳永济桥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相传当时由八寨的五十位长者组成“首士团”牵头,发动人们捐钱、捐木、捐粮、捐工,共同建造。

  相传其中凿石、备料、砌墩用了四年,拉木、架梁用了三年,竖亭、盖瓦、装饰用了五年。前后共花去十二年时间,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才建成。程阳永济桥采用“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建造,两台三墩四孔,长77.76米,宽3.75米,桥面高11.52米,5座桥亭建于墩台之上,与19间桥廊和谐连为一体,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浑然天成,体现了百越民族干栏建筑的特色,同时又兼具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的工艺。在桥的正中有三个大字“永济桥”。这是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1965年10月在桂林调研时为它题的字。同时还留下一首诗,“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走在风雨桥之上,各位可以体会到,我们脚下踩着的木板非常沉稳。抬头向上,各种榫卯结构也严丝合缝,几乎看不出百年来的风霜。面对这样的建筑奇迹,我们必须为桥梁设计建造者的智慧喝彩,也要感谢侗族人民百年以来的细心呵护。从风雨桥浓厚的文化内涵内涵来看,风雨桥被侗族人认为是人们和前世今生沟通的“生命之桥”或“生命通道”,一般都建在侗寨的“水口”,也就是河流出侗寨的地方,既方便了对外交通,也希望能够把福气留在侗寨之中,因此它也被称之为”福桥”。当然,侗族人民对美的追求是无以复加的,他们不仅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更会将风雨桥这样的建筑营造得光鲜亮丽,仿佛大山深处一朵美丽的鲜花,所以还会被称为“花桥”。三江县目前共保留下197座风雨桥,所以也有“世界楼桥之乡”的美誉。

  这座风雨桥的建筑风格,侗族廊桥多数为平梁伸臂式木构廊桥,先在石墩上架设木梁,木梁上建华丽的桥屋。这座桥梁的美观大气,同样少不了桥上5座规模宏大、造型各异的桥亭衬托。它中间三座为4层宝塔式桥亭,桥头两座是殿式墩亭,可以说集侗族楼亭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桥亭顶上装有用红土烧制的葫芦,象征如意吉祥。桥盖采用青瓦白脊戗,形成黑白分明的横线分割,给人以庄重典雅的艺术美感。整座桥都是由杉木建造,这么重的木构建筑群,全靠底下“密布式悬臂托架简支梁”体系支撑,桥墩则全部用巨大石砌成,每个桥墩宽2.5米、长8.2米,平面两端呈69°40’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力。独特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程阳永济风雨桥的保护是比较早的,在1982年2月就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同时,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发展特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之下,传统的侗族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的背景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这种在发展中传承的模式,能够为风雨桥和侗族文化的复兴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赵建伟摄影报道 )

[ 责编:李昱莹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巾帼共绘新时代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十多位国内外医学“大咖”在接受“新华深读”栏目采访时表示:结节检出率升高,核心原因是检查设备精度的显著提升,让过去难以发现的微小结节“无所遁形”。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和体检普及度的提升,甲状腺、乳腺及肺结节的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2025-10-13 10:26
现有将聚合物转化为金属或陶瓷的技术,往往会导致材料多孔、强度不足,而且部件会出现严重收缩,导致变形。这种3D打印工艺实现了从“制造零件”到“生长功能”的跨越,有望为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机器人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2025-10-13 10:24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9日出版的《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研究称,他们首次拍摄到两个黑洞相互环绕运行的无线电影像。由芬兰图尔库大学天文学家领衔的研究团队,瞄准一个异常明亮的星系核心中心区域名为OJ287的类星体,成功拍摄到其中两个黑洞相互绕行的珍贵画面。
2025-10-13 10:23
作为深远海风电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见证并引领了中国风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202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79.8GW,占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68.2%,这意味着,全球每新增3台风机,就有近2台落地中国。
2025-10-13 10:22
10月14日,一场赏心悦目的木星伴月将在凌晨上演,为初秋天宇增添一抹诗意。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也是太阳系中个头最大的行星,虽然距离地球比较远,但由于个头大,从地球上看起来非常明亮。
2025-10-13 10:19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据了解,团队下一步计划建立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建立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项目集成到兆量级水平。
2025-10-13 10:18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