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漫漫人生路 文学永相随——评梁晓阳散文集《文学中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广西> 要闻 > 正文

漫漫人生路 文学永相随——评梁晓阳散文集《文学中年》

来源:中国作家网2023-09-06 08:56

  我和梁晓阳是多年的好友了,最早读到他的作品,是发在《花城》2015年第4期的散文《捡骨记》,其中充斥着朴素的文字、细致的描写以及悲怆的回忆,读之让人潸然泪下。后来又读到他的《吉尔尕朗河两岸》《出塞书》等,一部比一部厚重,其情思好似北流河的水一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最近他又推出了新作《文学中年》,于精神深处进行着更为深入的探掘。

  《文学中年》是梁晓阳带有自传性质的非虚构散文集,情意真切,构思巧妙。他像一名手术医生,不断用文字解剖自己,在呈现真实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向我们讲述一个个有关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故事。该书共收录8篇散文,从数量上看,或许并不算多,但每一篇都是心血凝成。故土亲情的回忆、青春过往的寻找、人间友情的珍重,无不显示出作者心灵絮语的呢喃,是对中年人命运轨迹的回溯。

  散文是表现心灵情感的艺术,无论是记人的《北去来辞说林白》《父亲书》《内敛而又狂野的朱山坡》《潇洒陆春祥》,还是记事的《广西师大的青春往事》《舟山记》《一个人的马场》《文学中年》,都流露出浓浓的情感。故乡的天堂山奠定了梁晓阳的散文气质,乡情、友情、爱情、亲情、师生情、同学情,情情相印。写儿时父亲对自己文学创作的启蒙,写与作家林白、朱山坡的交往和友情,写在广西师大求学和创作的历程,写在鲁院聆听知名作家的讲课……每一段经历都展示出他不同生命阶段的体验。

  漫漫人生路,有人追求精神的充实,有人追求物质的闪光,也有人追求高远的目标。梁晓阳从小便向往着文学,把文学事业作为人生的追求。为了追寻文学梦想,他游走在广西、新疆、北京之间,“怀着作家生涯中青春将逝的焦虑感和一事无成的恐慌感,把女儿留给了明月,留给了母亲,一个人背着《吉尔尕朗河两岸》的初稿,踏上了开往伊犁的火车”。这种对文学追求的毅然决然使梁晓阳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文学之路,“三十多年的文学之路,我发表了两百多万字,出版了三四本书,写出了自己想写的前辈的故事,也写出了自己和亲人的人生”。《文学中年》这部散文集,正是他于人生之田上深沉的播种后又一收获,描摹出人生的流动感,在昭示人生充满奔波漂流之情状的同时,也展示给我们生命的欢乐与精神的充裕。

  《文学中年》以寓示着人生时间过半的“中年”为题,读来有一种时间长河里的感伤意味,显示出作者强烈的时间意识。作者为读者纵向梳理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青年求学以及中年沉思的时间脉络。从父亲对“我”的幼时启蒙,到广西师大的青春往事,再到结婚生孩后南北两地的辗转,这一条时间河流里浸泡着作者浓浓的怀旧情结。作者写出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他说:“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文学会一直陪伴着我……”这些都是作者从文学少年、文学青年到文学中年的艰难历程和苦乐年华。

  梁晓阳的散文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注重描写生活细节,充满真诚,具有随笔风格。其文章语言朴实无华、真挚感人,娓娓道来如涓涓细流,呈现出“生活流”的叙事特征。作为黏合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脐带,“生活流”叙事不从特例里虚构矛盾,而是自生活内部挖掘共性,在涓涓流淌的生活故事里传递精神与力量,引发读者的共鸣。生活在此作为一种对象物,紧密地融合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梁晓阳的散文正是取材于生活中的小事件,做精心地描摹,并且很多事件在不同散文中相互映照、相互关联,更加体现出“生活流”的叙事特征。如《舟山记》中记录的两次到舟山的情景,特别是第二次来到舟山,不仅看到舟山的美景,还详细描述了到友人家做客的细节,写主人介绍当地菜品的典故和主人亲自下厨的场景——“品着泥螺的当儿,刘辉已开始忙活,将鯃入锅蒸之,将鱼白和豆腐倒进锅里烧之,将鱼杂、蚕豆和雪菜倒进锅里煮之。瞬时厨房里燃气嘶嘶响,抽油烟机吼叫,蒸气袅袅,香气弥漫。”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细细读来,字里行间散发出生活维度上的真实情感和语言温度。

  《文学中年》是梁晓阳的人生写照,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字眼都富有张力与弹性,一种别致之风扑面而来,直击灵魂。比如他写同为北流人的作家林白:“在我心中,无论何时,林白大姐始终是一片斑斓的草原,那里草鲜花旺、牛羊如云,起伏连绵、辽阔无边,我举目望着北漂的她,她就是一处读不完的风景,一道走不完的天涯。”(《北去来辞说林白》)散文以“润无细无声”般的语言写出了林白精神世界的饱满与丰盈。在《一个人的马场》中,他写到对新疆伊犁草原的热爱和对逝去岳父的纪念:“我有幸成为他的女婿,比许多人更有机会和资格回到这里,和他们的亲人朋友在一起,最后也爱上了这片土地。我仿佛有了跟他们一样的心境和身世。我面对着这座高达两米的坟堆,想着远去的岳父,心里苍苍凉凉的,似乎远去的是我自己。”作者向读者娓娓道来,透露出灵魂世界的洁净与澄明。

  梁晓阳散文风格的形成和他的人格、个性、生活经验、文化构成、艺术才气密切相关。他以舒缓的风格,给喧嚣的生活增添了一片静谧的天空。书中每一篇文章看似在讲述平平淡淡的故事,实则一步步将读者引入深厚浓郁的情感天地。当然,有时候梁晓阳的感情似乎太饱满,有些地方写得过于充盈,但这似乎又是他的优点。就像他的《出塞书》,有人说是散文体,也有人说是小说体,其实何种文体都无妨,时间会证明一切。

  文学创作是一件寂寞的事,少有鲜花与喝彩,然而梁晓阳却甘于寂寞,通过写作去获得一种灵魂的充实和自我价值的确认。《文学中年》是梁晓阳在文学天地默默耕耘的最好见证,也是他对人生、社会、自然与生命的感悟与体验,更是他向散文创作“投入生命”之后闪现着“灵魂色彩”的结晶。

  (作者钟世华系南宁师范大学副研究员)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受台风“麦德姆”影响 琼州海峡客滚船停运

  • 乐享假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