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31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四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办。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岚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据介绍,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9年8月获批设立。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面向市场、联动内外、循环畅通、改革提高、开放发展”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努力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截至2023年7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外贸进出口额8580亿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4.76亿美元。
设立四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开展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紧紧围绕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出台深化改革开放方案,聚焦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运输往来、要素资源、人员进出“六个自由便利”和数据流动安全有序,建设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核心区。目前已累计形成13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8项为全国首创。国家层面302项制度创新成果中的278项已在广西复制推广,第七批自贸试验区24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突出投资自由便利,实施“负面清单式”放权,下放115项事权至片区;创新“拿地即开工”4.0版,提高项目审批便捷度。突出贸易自由便利,全国首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集成改革,服务边境地区落地加工企业发展,助力兴边富民。
设立四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为改革闯新路,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积极在友谊关口岸建设智慧口岸,打造全国边境陆路口岸智慧高效通关示范,力争实现24小时不间断、无接触、无人化、智能化通关,南宁至河内“园对园、企对企、生产线对生产线”货物24小时内运抵。建设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积极打造成为面向全国和东盟各国的水果分拨中心、交易中心、加工中心。集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在跨境金融、沿边金融和地方金融等10个领域152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南宁市获批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建设中马“两国双园”升级版,截至2023年6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超276亿元人民币,累计签约落户项目超200个,协议总投资超2600亿元。集成跨境电商综试区,2022年南宁、崇左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交易额分别为137.9亿元、25.3亿元,同比增长77.4%、6.5%。
设立四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为广西谋发展,壮大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组织片区赴上海、深圳及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开展招商推介会,加速引进主导产业。南宁片区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引格思克、泰克半导体、华芯振邦、中银香港等80多家规上企业入驻。高质量建设运营中国—东盟经贸中心,商贸投资、跨境物流、法务服务、跨境电商孵化等“一站式”服务链条日趋完善,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宁代办处等四个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入驻。
设立四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坚持内外联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制定出台《关于设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发展区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支持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文件精神,推动在南宁、钦州、崇左、北海、防城港市设立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区;推动粤桂琼自贸试验区(港)联动发展,推动成立粤桂琼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联盟;举办2023年沿边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大会,推动沿边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
白岚表示,下一步,广西自贸试验区将紧抓国家推进沿边临港产业园建设有利契机,全面抓好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方案落实落地,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重点用好用足40项服务产业发展类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增强制度红利辐射效益,积极发挥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通讯员 蔡文嵘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