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是不少市民过端午节的习俗。记者近日在广西百色市走访发现,今年的端午节氛围感十足,除了热销的香囊、粽子、艾草等节日用品市场外,右江麽乜制作、右江端午龙舟赛以及各类非遗美食也让这个节日多了一些韵味。
麽乜制作、木雕工艺展现“非遗”文化魅力
每到端午节,制作、赠送和佩戴“麽乜”是百色人民的一个习俗,有招百福、吉祥平安的寓意。6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百色城区中华街的五妹麼乜制作坊看到,一个个制作精美的“麽乜”被摆放在柜台上,右江“麽乜”手工艺传承人黄桂珍和家人正忙碌地赶制“麽乜”。
据了解,“麽乜”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精选的绵绸、土布等,经过裁剪、缝制成人和宝珠形状,并在其中填满中草药制作而成,因造型独特、香气怡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每年端午节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目前接到的订单加起来已经有一千多个,最近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黄桂珍介绍,“麽乜”内部放入的艾草、菖蒲、菊花等草药,具有安神镇惊、辟邪解毒、驱赶疾病功效,也寄托了人们祈求开运辟邪、消除灾难等美好祝愿,在端午节很受欢迎。今年端午节,她将带着一批“麽乜”产品亮相右江端午龙舟文化节。
端午节赛龙舟,是右江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之一。近年来,通过端午龙舟文化节的平台,我市大力推广“麽乜”这一民间手工艺,“麽乜”的传承和保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今年举办的右江区端午龙舟文化节,除了开展水上龙舟赛、陆地龙舟赛、泼水节、国潮灯会等活动以外,还将进行美食、农特产品和非遗手工艺品等的展示。
近日,记者来到在右江区百艺木雕坊看到,一件件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木雕艺术品令人眼前一亮,从大幅的木雕作品,到发簪、梳子、筷子等摆件工艺品,每一件都栩栩如生,而这些木雕精品都是出自右江非遗木雕传承人黄湖之手。特别是他所制作的龙舟模型,从龙须、龙眉到龙眼都活灵活现,令人惊叹。“龙舟以蓝色和红色为主,蓝色代表着吉祥美好,风调雨顺。红色代表着喜庆,船桨做了壮族5种颜色条纹。”黄湖介绍,制作这条龙舟从画图纸到选木料,再到打磨雕刻,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每一处细节都十分考究,主要展现的是右江区的一种龙舟文化元素。
黄湖从小受到祖辈的熏陶,传承了祖辈的木工手工艺。在长期的实践和摸索中,他创作了一批批精美的艺术作品,此次龙舟文化节,他将精选部分红色题材和螃蟹系列木雕精品进行展示。“螃蟹题材的作品有展示儿时抓螃蟹的童趣,也有展示丰收场景的,都是源于过去农村的一些生活场景。”黄湖说,希望通过民俗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发扬本土的非遗木雕技艺。
“舌尖上”的非遗传承民俗味道
特色假篓夹、壮家豆皮香酥肉、香煎黑米粽、生舂雷公根汁……在百色城区的一家“广西非遗美食体验店“里,各种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据体验店负责人介绍,该店主要以经营壮家菜为主,每到端午节,许多到店消费的食客少不了要点一份黑米粽。
据了解,黑粽子又称黑米粽,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各民族历代节庆的美食,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作黑米棕,是用黑芝麻杆烧成灰与精选优质白色糯米混合拌匀成“黑色”糯米,再用新鲜粽叶包裹腌制好的五花肉和绿豆,柴火烹煮5个小时制作而成。煮熟的黑米粽,芝麻杆的清香配上馅料,口感十足,经过冷却香煎后的脆香,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不少百色市民来说,黑米粽是端午节里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这也让黑米粽成为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我们制作的黑米粽,有长的、三角的、四角的,有鲜肉板栗馅的,有绿豆猪肉馅的,品种很多,根据客人需要进行搭配。“龙景区的一家特色美食店老板陈女士告诉记者,临近端午,店里的订单增加了不少,黑米粽的销量每天能有几百个。
传统节日既要传承,也要创新。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传统口味的粽子,百色市城区内各大商超、市场内的各类新式口味的粽子也受到不少市民的欢迎。端午到来,粽子市场已然升温,在各种口味的粽子背后,透露的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不仅如此,不少市民还会在端午节购买菖蒲、艾草等中草药挂在门上辟邪毒,或用来煮水洗浴以祛除五毒、祛病健身。端午节前,在百色市城区人民市场附近,一些中草药店门口摆满了各种中药材,店家正忙着为前来购买草药的市民选草药、捆扎,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草药香味。有店家介绍,最近两天,前来挑选和购买草药的市民很多,趁着端午来临,各地药农也纷纷将采挖出来的新鲜草药摆进市场销售,场面十分热闹。
非遗文化的加入使得端午节氛围感、仪式感更浓。近年来,百色市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民族节庆活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演出和“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民族文化之美。(通讯员黄艳萍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