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客户端王瑾雯
贵南高铁是国家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扩能中线通路的重点工程和国家“十三五”交通扶贫“双百”工程百项骨干通道工程,同时也是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贵南高铁的建成将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间的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城市活力,特别是环江、都安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可以极大提升当地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等产业的知名度,把更多客流、物流吸引到当地,以此带动更多产业落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将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乡村振兴、圆梦小康、赶超跨越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进。
推动科技创新
当前,贵南高铁广西段轨道线路精调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在南宁北站,国铁南宁局南宁工务段精调组近10名作业人员正在车站北头道岔区段进行精调作业。
轨道线路精调是指在铁路新线联调联试前,铁路工务部门人员对轨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调试,将钢轨轨距、水平、高低等轨道几何尺寸调整到满足动车运行条件,去年12月底轨道线路精调工作正式启动。
由于这条铁路绝大多数采用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加上沿途地质条件复杂,对轨道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精调工作面临着艰巨的全新挑战。
“有砟线路的精调工作可以通过大型养路机械捣固辅助调整轨道方向和高低,而无砟轨道的线路轨距、轨向、高低等纵向和横向线型优化调整,只能依靠人工手动作业进行,工作量翻了不止一倍。” 精调组组长黄学林介绍道。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他们每天要工作10小时左右,才能完成2.5公里左右的精调任务。
“贵南高铁是无砟轨道,静态TQI值要降到1.2以下,误差值必须控制在0.1毫米以内。”黄学林说,TQI值作为轨道平顺质量指数的综合指标,是轨距、水平、三角坑、左高低、右高低、左轨向、右轨向等7个项目的综合评定值,其值越小,表明轨道状态平顺性越好,动车运行就越舒适平稳。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黄学林与工友们在综合借鉴柳南客专、南广铁路、云桂铁路和南凭高铁南崇段精调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精调方案,总结“三调”工作法,即对轨道线路开展三次精调,逐步提高轨道线路质量,将TQI数值阶梯式降到1.2以下。
在贵南高铁南宁北站站场一侧,来自国铁南宁局南宁供电段、中铁电气化局的20余名作业人员分三组,爬上5米高的梯车,对接触网导线、分段绝缘器和避雷器等设备装置进行平推检查。由于他们在高空中维修和养护接触网设备,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铁路“蜘蛛侠”。
“接触网负责向火车输送电能,是动车的动力来源,验收质量直接关系动车运行安全及旅客乘车安全。”南宁供电段安全科副科长、南宁北站平推作业施工负责人梁启龙说。
为保障新建接触网设备安装工艺、设备状态以及技术标准等符合规范要求,他们要对接触网上所有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贵南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意味着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时速度将达到每秒97米。在这样的速度下,哪怕仅仅是毫米级的误差都可能会影响到我们设备和动车的运行安全。”施工人员邓强运说道。
因为精度要求高,这项平推检查工作也被称为“针线活”。截至目前,南宁供电段已完成561.517条公里接触网的平推检查工作,占贵南高铁国铁南宁局管段的71.65%。贵南高铁全线预计年内开通运营,届时南宁至贵阳通行时间将从目前5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
澄江双线特大桥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澄江镇,全长15.5公里,桥梁跨越 G75 兰海高速公路,穿越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及都安县澄江河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为贵南高铁全线最长、跨度最大的特大桥,施工难度大,是全线控制性工程。
“澄江双线特大桥设计的180米拱加劲大跨度连续梁,是贵南高铁全线也是目前我国西南部地区最大跨度的连续梁,该连续梁共使用钢筋、钢管2865吨,浇筑混凝土24317立方米,总重量超过6万吨,钢管拱高36米,跨度长180米,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连续梁工程。” 中铁北京工程局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苏力介绍道。
“连续梁采用“先梁后拱”的方案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梁体采用全封闭挂篮悬臂浇筑工艺施工。”苏力说道。
“为了不影响兰海高速正常运行,在施工中还采用了“桥跨异位拼装、整体顶推滑移”技术进行连续梁钢管拱施工,这种施工工法先在梁面拼装钢管拱支架,拼装完成后再一次整体顶推滑移至指定位置,最后再进行拱内混凝土浇筑及吊索施工。这种施工工法在国内大跨度铁路桥梁施工中处于领先地位,在西南地区铁路桥梁建设中也是首次采用。”苏力说道。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云桂铁路广西公司和中铁北京工程局还专门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使用节段拼装梁“干胶法”施工方法,该方法不仅能更好的保护周边水源湿地,也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建设投资300余万元,架设速度也由原来的每月架设2榀,提升至每月4榀,最终大桥的节段拼装梁主体工程较计划工期提前5个月完工,施工过程中也没有收到一起由于大桥施工造成环境污染的投诉。
在节段梁施工过程中,项目参建员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先后发表科学论文9篇,申请专利15项,获得企业级工法2项,获得各级单位奖项17项。其中《提高节段梁剪力键砼拆模破损达标率》《提高节段梁短线钢筋绑扎效率》两项课题分别获得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一等奖、最佳发表奖。同时,经有关部门现场验收,工程质量达到优良,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受到业界赞誉。
澄江国家湿地公园迄今已发现的陆生脊椎动物共有251种,其中鸟类160种,常见的白鹭、褐翅鸦鹃、白鹊鸽等国家保护动物对于列车运行的车灯十分敏感,为最大限度减少铁路行车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铁路部门在澄江双线特大桥跨越澄江国家湿地公园部分和都安县澄江河二级水源保护区部分共安装了长3.69公里、高约4米的光屏障,可有效阻挡列车声光,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对保护区内鸟类的干扰,同时通过优化设计,极大的减少了粉尘、噪声对周边环境、动植物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也是打造绿色生态铁路最好的实践。该项技术在广西为首次应用。
3月21日,在南宁北站施工现场,800余名建设者正在加紧进行室内外装修施工。南宁北站金属屋面已全部完成,装饰装修工程完成95%,标志着贵南高铁全线最大新建站房南宁北站亮相在即。
南宁北站位于南宁市武鸣城区以西、东盟经开区以东,是贵南高铁全线最大的新建站房,站房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站场规模6台8线,年发送旅客能力850万人次。
南宁素有“绿城”美誉,“车站将当地最具特色的‘风雨桥’、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骆越文化标志性代表‘铜鼓’等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到站内外装饰装修中。”据建设单位中铁建设南宁北站项目负责人范涛介绍。
南宁北站整体结合世界历史名桥程阳风雨桥以及南宁“绿城”的色彩元素,以原木色、黛瓦灰、绿灰色为主色调,站房正立面左右两根装饰造型柱形状源于广西传统鼓楼和“风雨廊桥”的倒影,远远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好似壮乡人民身着民族服饰欢迎八方来客。
“为了更好地还原鼓楼和‘风雨廊桥’的美,项目部将造型柱由原设计钢百叶造型优化为铝板百叶。考虑到南宁特殊的气候条件,项目团队几经比选,最终选用铝板百叶施工,铝板经氧化烤漆处理后具有不腐蚀、不生锈、抗晒、柔韧好、不易变形等特点。且铝板材质不会因长时间的阳光照射而造成褪色,在更好还原古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让南宁北站历久弥新。
站在南宁北站落客平台,映入眼帘的是融合梯田元素的垂直绿化带,旅客乘坐左右两侧扶梯进站,沿途都是满眼的绿意。据悉,该工艺在广西车站建设史上也是首次应用。建设者将壮族‘那’文化中的梯田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在进站大厅打造了梯田型垂直绿化带。垂直绿化带每层高50厘米,间距80厘米,共设置八层。为解决垂直绿化带排水问题,避免因雨水和浇灌水外溢给站房带来的不必要的维护费用,项目团队在绿化带每层下方设置排水管,串联顺接排入室外排水系统,兼具实用与美观。
在南宁北站的集散广厅吊顶上,中铁建设项目团队打造了直径7.44米的巨型铜鼓装饰灯。他们将100根造型铝板围绕一圈支撑起“鼓面”,再用双层发光软膜模拟鼓面,灯光透过软膜将鼓面的太阳纹、十二芒、衔鱼翔鹭纹等衬托得栩栩如生。
绿色环保理念贯穿整个车站的建设,“南宁北站站台层梁、柱、顶板均采用清水混凝土工艺,这在广西车站建设史上也是首次应用。”范涛介绍说。由于清水混凝土一次成形后不再进行装饰,对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都要求极高,为确保施工质量,项目成立了攻关团队,先后进行9次样板实验,从原材料配比、振捣、养护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一套成熟的施工经验,有效防止清水混凝土开裂、掉渣,大大降低了投入使用后的维护成本。
南宁北站施工已进入装饰装修冲刺阶段,贵南高铁开通后,南宁与贵阳两地将开启“2小时朋友圈”。
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7年12月项目进场以来,中铁十八局集团就积极展现央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全心全意致力于地方的脱贫攻击以及乡村振兴工作。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贵南二标总计施工便道长度80.538km,其中新建便道26.256km,改扩建便道54.282km,花费1.2亿元,共10个月时间。新修便道:途经川山镇顶吉村、下荣村、东山村、洞敢村、木论社区、下久村、下南乡新村等7个村,20余村屯,方便1200户大约5500人交通出行,其中有贫困人口大约600户、2800人,特别是九万大山腹地中的村屯,为他们的安全出行和自建房材料的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些之前没有通路到家门口的村屯,自建房材料基本都是人背马驼,这为他们巩固脱贫成果,改善出行条件打通交通瓶颈。
通过新建和扩建的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当地建设了120亩的《东山村帮扶产业园》,主要种植麻竹和旱藕,目前已种植麻竹苗120亩,在竹苗株间套种旱藕80亩。为了节省农产品运输时间,中铁十八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在修建施工变道时,还打通了一条宽4.5米、长220米的东山隧道,直接连通东山村帮扶产业园,大大缩短了帮扶产业园通往外界的距离,减少了运输时间。为了更好地助力脱贫,项目部在旱藕收获时积极采购,一方面增加了产业园的销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职工的餐桌。
“项目开工以来,大量的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对生活物资的需求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在吃穿住行等方面也极大的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外来人口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村镇餐馆、超市的营业收入,当地的农户也会把自家农产品拿到驻地去卖,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减轻了村民的生活负担。” 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韦俊介绍道。截至当前,采购当地生产生活物资已超过近6亿元。
项目建设推进需要使用大量劳务工人,中铁十八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鼓励支持和引导劳务分包单位在沿线村镇开展招工,利用项目与荔波县、环江县县政府及各村镇现有沟通渠道,为劳务分包单位提供联系平台,对新招募的劳务工人以农民工夜校等形式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达到3500多人次。目前,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在复垦复绿、洞外小的附属工程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大部分均从当地招聘,增加了沿线居民收入,累计招收当地民工3200余人次。
“2小时朋友圈”
“早上去南宁吃饭,晚上去贵阳吃饭,一直是环江人的愿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周纯管说。
“之前很多年,我都没有走出过镇上,听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我们这儿山连山,交通不便,去一趟镇上,走山路都要大半天。” 毛南族群众覃晓说。“我们这儿盛产香猪、香牛,因为道路不通,丰富的农资产品不好运输,能够有一条快速、便捷的铁路连通外面,是乡亲们的期盼。”
大学时期覃晓就读于远在东北的辽宁,离家很远,每次回家时虽然有大巴到县城,但进村却还有挺长一段距离。在家附近务工的叔叔覃保红总是在她回家的时候,骑着摩托车到镇上接她,回家的路上覃保红总喜欢和她说起在山里、隧道里的故事,高铁从家门口而过的愿景也成了她心中的梦想。
2022年11月,贵南高铁建设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覃晓所在的单位发起了高铁介入骨干“招募令”。看到招募令的第一时间,坐在电脑前的覃晓挺直了身子,眼睛越来越亮,她心里知道:家乡近了,小小的梦想或许会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她自己亦是。她没有犹豫,怀着激动地心情打开了报名表,填入信息投递出去。邮件发送成功的一瞬间,她笑了起来:建设家乡的梦终于能实现了。下班的时候,她快速拿出了手机,拨通了叔叔的电话:“叔,单位发布了贵南新线招募令,我已经报名了,马上就要回去啦!”
参加贵南高铁提前介入工作以来,覃晓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成长,工作状态渐入佳境。而此时,她的工作地点推进到了家的附近,这使得她在繁忙工作之余,能偶尔回到村里。每次听到村里人闲聊时提起了贵南高铁,看着邻居家外出务工的哥哥姐姐渐渐回到了家乡,看到田地里大家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宁静的村落逐渐变得热闹。望着远处的山,仿佛看到了高铁开通后在这片土地上飞驰的场景,小山村不再宁静,变得车水马龙了起来,覃晓年轻的脸庞总会泛起浅浅的微笑。
“之前我在广东工厂里打工,疫情爆发后,我就回来了,正好听说贵南高铁工地上在招工,我就来应聘了,刚来时我啥都不会,完全就是一个小白,中铁十八局的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我,很快我便掌握了拌合站的操作技术,现在我已经能在拌合站独挡一面了。” 毛南族务工人员谭晓琼说道。
“在这里上班,工资比以前我再厂里的工作还高,离家也很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我在贵南高铁工地上上班,既能学到技术,又能照顾家里,最重要的是能照看小孩,小孩子很调皮,我能在她的身边照看他,我放心多了。” 谭晓琼说。
“作为毛南族群众,我能有幸参与到贵南高铁的建设,为广西第一条350公里时速的高铁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很开心,也很自豪,今年贵南高铁就要开通运营了,我非常的激动,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小孩坐一次我亲自参建的高铁。” 谭晓琼说。
“以前做梦也没想到我的家乡有一天也能通上高铁,然后现在这个梦要成真了!”谭晓琼喜不自禁,“以前,从我们村去到南宁,就是坐大巴车,每次至少需要转车三次,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这已经是我们去南宁最方便的办法了。而现在从我家到环江高铁站,只要一个小时多一点,再转高铁到南宁花一个小时,整个乘车时间比原来节约了近五个小时。
下南乡是我们毛南族的发祥地,这里地处喀斯特山区,自然风光秀美,特色产业丰富,民族风情浓郁,但是因为交通等原因限制,目前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高铁即将从我们家乡的上空经过,大家坐在高铁上经过这里,会发现,咦,窗户外面有一个毛南族的发祥地。让更多的人认识毛南族、了解毛南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揭开毛南族的神秘面纱,这对我们当地的旅游发展又是一个很大的机遇。
作为毛南族群众,我很荣幸见证高铁建设的过程,为家乡感到骄傲。现在我就打算发展香牛、香猪产业,高铁通了,让我对发展我们的香牛、香猪产业更加充满信心,我希望我们环江的香牛、香猪、香鸭、香米、香菇等名扬区内外的“五香”食品通过高铁走向北上广,甚至是国外!同时我也欢迎大家乘高铁到我的家乡旅游做客,来现场亲自品尝一下我们引以为豪的“五香”美食。” 下南乡景阳村(现波川村)洞任屯人莫仕长说道。
“随着贵南高铁的开通,河池将在今年进入高铁时代,正式融入南宁和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对河池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必将助推我们河池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河池步入高铁时代。连接贵州、广西两省区的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贵阳至南宁高铁项目已全线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即将开通运营并实现广西“市市通高铁”重要目标。河池与黔、桂两省区的省会(首府)时空距离显著缩短,河池将加快融入南宁、贵阳1小时经济圈。交通便利有效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互联互通,有效助推河池形成区域性大开放格局、助力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二是物流体系建设添动力。对河池打造以高铁快运为核心的综合物流枢纽,形成集商贸交易、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高铁物流生态圈具有重要意义,为我市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货运场站、仓储配送中心等物流骨干网络节点,提升河池物流产业集聚力和区域辐射影响力,打造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提供重大契机。
三是旅游资源有效盘活。贵南高铁沿线风光旖旎、民风淳朴、文化丰富。伴随“高铁时代”到来,将增大城市整体客流量。河池沿线金城江、环江、都安等县(区)可以抢抓机遇,依托生态林、葡萄庄园、农业观光园等资源,着力开发采摘体验、休闲垂钓、观光休闲等休闲农业产品,以旅促农、以农强旅、农旅结合,联结贵州优势旅游资源形成连点成线、串线成面、连片抱团的组合式旅游发展格局。
贵南高铁的开通,会把我们原来的黔桂铁路线的客流分流到贵南高铁,将提升我们贵南高铁的货运能力,对我们河池整个物流体系的升级是一个重大的利好,对河池产品向外流通融入全国大市场会是极大的促进。” 河池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履伟说。
“抓住贵南高铁今年开通运营的重大机遇,我县将着力在扩展旅游空间格局、强化营销策略、密切区域合作、增强文化吸引力、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下工夫,大力提升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都安瑶族自治县文广体旅局局长梁安葵说。(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瑾雯)